
芒果旅行日记:云南大山深处有栋豪宅,36间房只住着一位77岁老人,为什么呢?据说其祖上百年前开矿发了大财,回乡盖房时贴了3.6斤黄金,跟着芒果去看看。

这栋豪宅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坝心镇芦子沟村,处于大山深处,距离县城26公里,交通不便,经过十八弯的山路才能到达,因此也很少游客会来这里。

这栋豪宅建于1910年,距今有百年历史,依然保存完好,门、窗、柱子、斗拱、房檐甚至家具等几乎都没什么变化。这栋房子共有36间房,有几进院落,非常宽敞,如今却只居住一位77岁老人。

老人是这栋房子原主人的后人,其子女要么在城里,要么在国外,只有他一个人孤守在这拥有36间房的古宅子里。据老人介绍,其祖上在清末民初时到世界锡都个旧开矿挖矿,挣了大钱发了大财,于是回家乡盖了这栋房子。

房子选址在村子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村庄和下方的田野及远处的群山,视野非常开阔,正对大门处建有一处照壁,据说可以挡住冲煞杀气,聚福气而不散,同时也也挡住外面杂乱的建筑。

据说盖房子时用了3.6斤黄金,兑换金箔贴在门窗建筑上,如图所示的格子门上的金箔经过百年岁月变迁依然金光灿灿,除了格子门,其他建筑如斗拱,窗等都贴有金箔。

这房子当初花了多少钱已不得而知了,但如今看来肯定价值不菲,据说建了两年最好的木工和瓦工才建成,房子整体是木结构,上下两层,雕梁画柱,精细打磨,用的木材、石头都是最好,所以即便历经百年依然完好几乎没有损坏。

房子门窗木雕低调奢华,据说是请了当时云南最好的剑川木雕师傅雕刻的,工钱都是用刨花计算的,据说当时最好的木雕师傅是一两刨花一两黄金,一般人还请不来,这栋房子的师傅工钱多少老人没说。

宅子除了请最好的木雕师傅,也请了最好的石雕师傅,房子柱石用最好的材料精心打制,每根柱石都雕刻了不同的花纹和图案,看起来简单大方却精美。

虽然是开矿发了大财,但老人祖上却也是个崇尚读书的人,家中门窗都有绘画和诗句,非常雅致,同时也鼓励后人多读书写字,耕读一体。

为什么这栋豪宅能在六七十年代的那场运动中保留下来呢?老人说他们家祖上在1949年前就家道中落了,只剩下房子没有土地,也是贫农成分,所以没有受到运动影响,房子也得以保存下来,一直由他们家居住着。

如今这栋古宅也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地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可惜因交通不便,年轻人都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了,只剩下老人一个人孤守36间房的豪宅,闲时养鸡养鸭种菜种花,日子倒也过得挺悠闲。

在贵州黔西南的州府兴义市境内,有一个景区叫万峰林景区,万峰林景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形态奇特,整体造型秀美,是国内最大、最具典型性的喀斯特峰林。在万峰林景区内的生态稻田里可见一个大大“福”字映入眼帘,引来不少游客围观、拍照,我在想,这便算是“黔西南第一福”了吧!

兴义人为什么在万峰林景区内搞了这么个大福字?可能因为这里是万峰林,一个集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生产、田园风光、农耕体验品味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景区,这个地方小地名叫万佛村,这个福也是寓意为村民和游客集福。

据从相关人员了解到,该稻田景观是采用常规水稻做边界,紫叶水稻构图的定植模式,根据田块大小和视觉效果确定图案斑块作业面积,在水稻生长的苗期、花期,通过水稻叶色、花色的自然变化展现特殊色彩效果,达到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为了打造这个独特的景观农田,相关人员在万佛村用数十亩的土地,采取紫色水稻和普通水稻交叉种植的方式打造了福字稻田,很多游客来看到,也是觉得非常漂亮,有意思,很独特。

万峰林在360多年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景区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等称号,现在不少兴义民众和外地游客纷纷来到万峰林旅游游,感受农村的变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看过这样在稻田里面的文字吗?觉得怎么样呢?

八百里巍巍太行山,山势东陡西缓,北高南低,景色虽美,但这里的断层岩壁多而惊险。生活在太行深处的人们,自古以来交通就不是很便利,于是人们在山脉的绝壁间开路,历时久的甚至要几十年的时间。

目前在太行山共有七条挂壁公路,包括可能大家都已熟悉的郭亮村的郭亮洞,也称为绝壁长廊。但今天旅行君要介绍的这一条挂壁公路,它是所有这七条公路中最壮观的,也是开凿最艰苦的一条。

它就是锡崖沟挂壁公路,隶属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境内,地处太行山腹地。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前后花了大概30年的时间,用最简单的锤子、钎子等工具,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路。

锡崖沟村四周全被山峰环抱,上山、下山看过去都是悬崖峭壁,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他们的祖先是古代战乱和灾荒年代逃进山里来的。从1960年代初开始,近30年的时间里,锡崖沟人凭借滴水穿石的愚公移山精神,几代人前赴后继,最终创造了奇迹。

30年的时间里,经历无数困难,三起三落,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多米开一侧窗。从远处望去,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

在山外是看不到盘旋在山腹中的挂壁公路,只能看见大山上上下下的几排窗户。车辆在山洞隧道里盘旋三圈才能旋到山下,就是从山顶进入,而后在山底出口,在整座山腹里盘旋。

锡崖沟人说,当初的设想就是“想走出去”,就这么简单,最终他们胜利了,锡崖沟挂壁公路呈之字型,从下到上联通山下的锡崖沟和山上王莽岭,进而通向陵川,通向山西,通向全国。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条几代人开凿的绝壁公路前来锡崖沟旅游,这里的田园风光和红岩大峡谷都很美。峡谷深邃悠长,峭壁如屏、砂岩如朱,一股清泉从壁间飞流而下,云雾飘渺,非常壮观。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仙寓山绝对是人间仙境一般的存在。事实上,仙寓山系黄山山脉之余脉,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黄山之奇美,层峦叠嶂,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花团锦簇。

仙寓山不仅仅只是美而已,更是一个偌大的生态乐园,兼有红豆杉、鹅掌秋、青钱柳、罗汉松、银杏、红榉、红楠及云豹、黑鹿、穿山甲、娃娃鱼、白鹇等珍稀动植物。
此外,仙寓山文化遗存丰厚,既是“戏曲活化石”傩戏、坐唱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目连戏、徽剧、黄梅戏、山歌、民歌的盛行地,还是名人故里和红色革命老区,更是佛教文化圣地。
殊知,禅宗南宗在唐朝后期传播迅速,并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到唐末五代时期,派生五个流派,曹洞宗即是其中之一。直到现在,山上仍存有曹洞宗的寺庙遗址,上面刻有明代文学家汪道昆手书的《庆庵塔铭》,据碑刻记载,在此庙任第一任住持的是“曹洞正宗”第十三代弟子,而第十八、十九、二十代弟子之墓均在山上。

值得一提的是,山中有一条古徽道,北起石台县仙寓镇新店村,南至仙寓山的园通庵,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生态环境最优、风景最美、路程最长的古徽道,即榉根关古徽道。
榉根关古徽道用清一色的长条形青石板铺成,宽度为1.5米,全长7.5公里,乃是从安徽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跨省古道,故名“徽饶古道”,也就是古代版的“国道”。
由于榉根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古徽道中咽喉所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曾多次交手,最惨烈的一战莫过于1860年,太平军攻陷徽州,并分别从江西婺源、黟县渔亭、石台榉根岭三路向祁门进攻,血战三天三夜后,才破关而入,直抵祁门总督府门,逼得曾国藩等人差点拔剑自刎。

仙寓山主峰下一百米处便是“龙门里”,因其外口有两道相对生长的天然陡崖,形成两扇石门,故曰“龙门”。
古代受科学技术的限制,并没有空调,高山密林就成了避暑胜地。像龙门里这样的天然氧吧,自然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如今时过境迁,这里早已成了茶叶的世界,大名鼎鼎的仙寓山尖茶即出自于此。

正所谓“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这里还有全国三大富硒村之一的“大山富硒村”,其硒元素含量介于陕西紫阳和湖北恩施之间,名列全国第二。
正因为人们吸食了大量的硒元素,可以调节生理平衡,清除体内有害化学基团自由基,增强人体免疫力,长寿老人比比皆是,而且近50年来从未有过癌症患者,也未曾发现一例肥胖症患者,绝对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瘦子村”。

从龙门里下行,映入眼帘的是仙寓峡谷,谷顶有一高山飞瀑,从山顶奔腾而下,恰似一幅水帘遮掩着层层洞口,故名“水帘飞瀑”。

继续沿着峡谷下行,但见林木蓊郁,溪水潺潺,风光煞是迷人。更为奇特的是,谷底石头多为是红绿相间的彩色奇石,故名“彩石谷”。

毫不夸张地说,仙寓山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有人文气息厚重的古徽道,有自然和谐的大山富硒村,有风光秀美的峡谷,还有香气怡人的茶园,丝毫无愧于“仙寓山”这个名头。

雨过天晴云破处,青山如黛,飞瀑腾空直下,激起万千水珠,如轻纱曼舞,闪耀着盛夏的柔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