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口中含七粒米的说法源自《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第一百十四回写了诸葛亮借寿无果,死于五丈原,但为了蜀军能全力而退,嘱咐杨义:“我死后不得大张旗鼓地马上发丧,你们作一个大龛,让我的尸体坐于其中,口中给我含米七粒,脚下点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如此则将星不坠。我的阴魂自起镇之。”
两汉时期,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对待死者要如生前一般对待、一般尊重。笔者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这一情节一定程度上受了该观念的影响。而死者口中含东西,本是为了让死者前往冥界时有钱财可用。
《后汉书.礼仪志》说:“登遐,饭含珠玉如礼”。死者口中含东西这是古代丧礼之一,称“饭含”,就是把珠、玉、谷物或钱币放入死者口中。根据死者身份的不同,所放之物也有不同。《周礼地官舍人》称:“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而关于含,“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所以,诸葛亮口中含米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至于为什么是“七粒”,可能跟中国古代的一些鬼神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七天是月亮周期的一个轮回,星盘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诸葛亮的口含七粒米也许就是表示想用一种术法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盘上不露馅。这也是对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近乎妖”形象的再次描述。
而史书上记载,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积劳成疾病死的。与《三国演义》相同的是,也是秘不发丧,用诸葛亮真真假假的死讯骗过司马懿,使魏军从容退去。可见,虽然诸葛亮的死也许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情节,但诸葛亮与其接班人杨仪、姜维的聪慧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