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库。因地处同沙小山村,故名同沙水库。同沙水库三面环山,深藏在黄公山、虎形山之怀抱中。
同沙水库很大。据测量,水域面积达到9800亩。在农业生产年代,同沙水库只能默默地发挥她灌溉农田的功能而掩埋在深山老林中。然而,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张,曾经远离都市的同沙水库突然近距离的展现在城市的面前。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成为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名片,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块绿肺。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当地政府又打造了一条长15公里的环湖公路。同沙水库也被正式命名为同沙生态公园,供市民出行游玩。
四月二日,星期天。我也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想去同沙水库走走。真的,人有时候做事情根本不需要讲理由,只要心中有那种爱好,哪怕只有5分钟的热情,我都要去尝试。话又说回来,来新建的公司上班快一年了,还没去过。那时,同事曾多次的邀我去同沙水库钓鱼,我都委婉的拒绝了。我知道,同沙水库是钓鱼的好地方,可惜我不喜欢钓鱼,对钓鱼提不起任何兴趣,所以也就懒得去。
从公司出发,步行半个小时就到达了同沙水库。阳春四月,草长莺飞,百花齐放,在这万物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里,来同沙水库踏青的人真多。站在水库的大堤上,大堤也是环湖公路的一部分,双车道的公路,时而看到快速的汽车飞奔而去,时而看到一批批踩着单车的自由爱好者呼啸而过。路上的游人或走或停,或坐或躺,上班过后的那种疲劳都被这眼前的湖水洗掉了,被面前的绿草青峰净化的一干二净。
我喜欢闲逛。一种自由自在的闲逛,一种无拘无束的闲逛。没有阻碍,没有限制,没有世俗的眼光,随着自己的心情放飞而走,就这么走着走着。
沿着环湖公路慢慢地走着。有时候,我发觉自己很可笑,很傻。别人出去游玩都是三五成群,而我则喜欢独来独往。为什么不可以向别人学习呢?像年轻人一样踩着自行车游玩多好。为什么非要像苦行僧那样,总喜欢用脚去感受。
环湖的风景很不错。连绵起伏的群山绿绿葱葱,就连公路两旁的树木也是枝繁叶茂。走在这里,确实有一种行走在大自然的感觉。公路脚下的湖边,一眼望去尽是钓鱼者,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这个沟边几个人,那边沙地几行人,钓鱼的家什一应俱全。行走在公路上,越往大山里走,天气越凉爽;越往内面走,鸟儿的声音越嘹亮,越嘈杂,啾啾地叫个不停。当然,还能听到亲切的知了声,也是吱吱的闹过不停,仿佛非要将这过逝的春天立马变换成闷热的夏季。说真的,蜜蜂简直就是一位大忙人,在花丛中忙碌着,嗡嗡的声音像是在传出一种警告,好像警告我这位不速之客:“别过来,不要打扰我工作。”各种颜色的小蝴蝶就像是一群能歌善舞的小仙女在草丛中翩翩起舞,尤以白蝴蝶最多。时而花丛,时而草地,从这边飞到那边,又时而穿过公路。蜻蜓也不知道是接到谁的消息,也出来了,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像是在故意表演给我们路人看。面前的黄花风铃木开满了黄花,风姿撩人。满山的荔枝树挂满了小花,油菜花早谢了,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水库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旖旎的湖面泛起阵阵金光。忽然一只白鹭从竹林飞下,掠过水面,盘旋几回,又消失在眼前。啊,这就是春天的气息,在万物的演绎下,一切是多么的有趣。
行走到一半,前方的路边停满了汽车。再走近一看,公路的下方,只见湖边有一块宽敞的草地,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绿绿的草地上扎满了帐篷,看这情形都是一家老少全体出游,有放风筝的,有打羽毛球的,有踢足球的,也有在水边拿着网兜捕鱼的,当然还有许多一家人席地而坐分享美食的。
再往前走,行至映翠湖,又是一番别有景象。映翠湖缩小在水库的一角,藏在黄公山脚下的弯角处,倒也是一处隐世的好地方。湖不大,有两三个。这里修建了几处房子,楼台亭阁,水榭廊桥,随处可见热闹的游人。在映翠湖的一侧也有一块平坦的草地,草地聚满了大人和小孩。在周围的树旁挂着几幅红色的横幅,其中有一幅写着这样的标语:“我健康,我快乐。”横幅下有一位中年妇女拿着麦克风对着大家说话。一看这些人的服装和架势,就知道是学校组织的一场亲子活动。真的,学校能够利用休息的星期天组织一场踏青的亲子活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踏青,在古代又称踏春。是指春天来了,人们结伴郊外散步游玩。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人们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锻炼身体。据说,踏青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我们可以从古人留下的诗句中就能寻找到当时的盛况。杜甫有“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春游更为细致,具体。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其实,古人踏青一般会选择在清明节前后。一则,清明节是祭祀先祖的节日。到了清明节前后,长辈都会带着一家老少上坟扫墓,寄托着对先祖的哀思。祭祀完毕,一家人就会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机会,在郊外好好的游玩一番。二则,清明时期,山间万物昌盛,万紫千红,既可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又能野炊,采摘百草。古诗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踏青之风俗就这样流传至今。
我在想,不管是古人还是现在的人们,这么喜欢出门游玩。热别是当今社会,旅游已经家常便饭,根本不分季节,说走就走,一场远行就开始了。因此,相对于当地政府来讲,旅游已经发展成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不过话又说回来,一切美好的开始,都离不开社会的和平稳定,安居乐业;离不开执政者的英明政策。汉朝如果没有文帝、景帝的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哪来的“文景之治?”唐朝皇帝李世民重用贤臣,才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唐之风。就拿当今社会来说吧,如果没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怎么会有现在的丰衣足食?试想,如果社会混乱,战乱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人民还哪有闲情去踏青,去旅游,寄情于山水?
一路下来,我就这样的走着,看着,听着,想着。一路的风光,也是一路的欢歌笑语。走累了,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一会;走乏了,就在路边的地摊上买上一碗豆腐花。时间就是这样在我身上慢悠悠的过去了。
回到原地,看一看时间,15公里的环湖路居然花了我6个小时。这比蜗牛爬行的速度还慢,当然我无所谓。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了,肚子好像也闹起了饥荒,我只好结束愉快的一天,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