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
威尼斯素有“西方苏州”之称,四周环海,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纳托省。
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威尼斯凭借“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威尼斯主岛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市中心,位于圣马可教堂前,是每个游客必到之处。
广场石柱上的雄狮为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大教堂、杜卡雷宫殿、科雷尔博物馆、新政厅、四角形钟楼都坐落于广场之上。
圣马可
大教堂
大教堂位于圣马可广场,是公元829年威尼斯商人们为了将圣马可运回威尼斯所建造的。
整个教堂采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结合了东西方建筑精华,内部装饰了很多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装饰画,教堂的祭坛下面就是圣马可的墓。
教堂还有付费参观的博物馆、回廊及黄金祭坛。
威尼斯钟楼
耸立在圣马可广场上的威尼斯钟楼,建于15世纪末期,是威尼斯的城市坐标及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重心。
站在钟楼,自顶端俯瞰可尽情观赏威尼斯全貌,甚至可远眺阿尔卑斯山。整点时还可以看到五钟齐鸣的景观。
科雷尔博物馆
在这里可以体验威尼斯的艺术和历史发展历程。
在宽敞和肃穆的大厅里展示着威尼斯式的文明和多种多样的古老艺术收藏。
公爵府
公爵府又名威尼斯总督府,建于814年,是一座拜占庭式建筑,但由于遭遇过多次火灾,现在的建筑物为建于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
内院有16世纪初建造的“巨人梯”。30级的大理石台阶上部竖立着战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楼内有一“金梯”,因两旁是涂金墙壁,顶有华丽壁画,故得其名。
公爵府的主要厅室有:地图厅、四门厅、会议厅、十人厅、元老厅和大会议厅等。
叹息桥
叹息桥在总督府的后面,以前这里是犯人经过总督府通往后面监狱的必经之桥,因为犯人经过此桥时经常忏悔叹息而得名。
威尼斯当地有一个传说,日落时如果恋人们在叹息桥下的贡多拉上亲吻对方,就将会得到天长地久的永恒爱情。这个传说使得"叹息桥"成为世界上最具浪漫色彩的桥之一。
里亚托桥
在威尼斯有400多座桥,通往市中心的里亚托桥最为有名,又名商业桥,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
桥顶有一浮亭,两侧是20多家卖首饰商店的商店和卖纪念品的小摊,是威尼斯最重要的商业区之一,曾作为欧洲的商业中心达300年之久。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
贡多拉游船
贡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船,是长约12米,宽约1.7米的黑色平底船。
游船装饰华美,两头高翘呈现月牙形,由一位船夫站在船尾划动。
几世纪以来,贡多拉都是威尼斯市内主要的交通工具,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威尼斯旅游业的一大特色,穿行于市内的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岛。
威尼斯外岛
丽都岛是威尼斯最大的外岛,每年的8月底9月初是大腕云集的星光宝地,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电影节就在此举行。
玻璃岛是世界闻名的玻璃制品生产地,工艺独一无二。岛上有一个玻璃博物馆,可参观各色各样的玻璃制品,其中以14、15世纪的玻璃制品最为著名。
彩色岛上房屋色彩非常绚丽,该岛也因此而得名。
提起意大利,恐怕就连最不熟历史地理(比如我爸)也能蹦出文艺复兴,达芬奇之类的关键词。
它太有名了,在文化领域壮丽而辉煌,以至于生活方式奢侈品牌都恨不得拿意大利的各种意象说事:永恒的罗马啦,西西里风情啦之类的。
当然了,这么些年来也听过许多关于意大利真假难辨的段子,比如意大利人的不靠谱,懒散,得过且过,零钱但凡凑够一块就不破了啥的 ……
带着矛盾的心情,我首度踏上波河平原。
那不勒斯——黑手党掌管的皇宫
来之前那不勒斯旅游攻略上但凡涉及到这座城市,口吻都很严肃:外地人(尤其亚洲人)日落之后就不要到处瞎晃悠了,容易出事。
所幸旅馆比较给力,距离卖包的店大概不到二里地。但就算离得这么近走的时候还是胆战心惊的,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一路处于小步快跑模式。旁边的白人游客看我就像看神经病一样。要说外国人真的心大,他们还三不五时停下来和街边买假包和手机壳的黑人大兄弟们聊天呢。
从酒店阳台眺望那不勒斯海湾,左下方即是那不勒斯地标之一的巨人喷泉,名叫「巨人」,其实和咱们公园里喷泉也差不多大了。
等终于走到购物区的时候又是一惊,这也太破了,不仔细看以为县城的招商区呢,而且大牌们的 logo 都很低调内敛,不仔细看你真的就溜达过去了。目测整个街道最大的一幅广告是华为。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刷在一面墙上。
那不勒斯破旧的街道上藏着各种大牌的专卖店。
抛开这种私人购物行为,我们在那不勒斯的主要行程是去参观皇宫。我本来以为说是皇宫,可能也就和白金汉宫(英国人对不起……)之类的一样,撑死了门面和咱们市政府门楼那么大。
结果到了之后我才发现,我错得太离谱了。
卡萨特皇宫内景,建造于 18 世纪,是那不勒斯王国的皇宫,也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
根据导游说,卡萨特皇宫是整个世界最大的单体宫殿。虽然我觉得导游说话有灌水嫌疑(意大利人嘛 ……),但卡萨特皇宫的大,是毫无疑问的。
意大利人民盖教堂出了名。这个卡萨特皇宫,据说当时是比照着凡尔赛宫来,而且为了和法国人杠,使了吃奶的力气,附带的花园简直都可以用一望无际形容了。
卡萨特皇宫的花园直接模仿自凡尔赛宫,但规模扩大了许多。
有多大呢,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花园上办的晚餐,需要先坐马车再开汽车才能到,喷泉们更是长得都和标准泳池一样大。
看到最远处那个白色小长方形了吗?那是皇宫。是的就这么大。
看到这儿我完全服气了,意大利人家到底是浪大水深家大业大,但后面的事更让我震惊。当时已经是晚宴了,大家喝的有点高,宴会主办方随口就说了句给黑社会交保护费的事。在我们瞠目结舌的追问下才知道,哪怕你在世界文化遗产办活动,还是要跟当地黑手党打招呼。
是的,在那不勒斯这座据传由黑手党间接控制着 25% GDP 的城市,黑社会影响力无处不在。我们惴惴不安地追问人家「那要是没打招呼怎么办呢?」
「那可能最后没办法回城里。」工作人员轻描淡写的回复,看得出来对这种事已经驾轻就熟了,倒显得我们这些乡巴佬没见过世面一样。
这个穹顶非常有趣,讲解员介绍说,这个穹顶实际上是双层的,中间的空间可以让乐队表演。于是在演奏时整个空间都会回响起乐声,但却无人知晓声音来自何处。
等到我们终于成功坐上车返回市区的时候,那不勒斯湾上,维苏威火山被夕阳笼罩了一身金黄。低徊的云彩穿梭在它的山脊上,让整个火山看上去影影绰绰,用中式的比喻,就好像一个含羞待放的美人。你很难想象它是全欧洲最活跃的火山,在近两千年前,一举毁灭了整个庞贝。
维苏威火山隔海湾与那不勒斯城区相望。一身金黄是真的,但没拍到。
它风姿绰约地矗立着,成为这座热情奔放的城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黑手党也是一样。
佛罗伦萨——当薄伽丘遇到马克思
从那不勒斯坐火车到佛罗伦萨的过程就足够让人泄气了,慢腾腾的火车,昂贵的票价还有经常性晚点。我们的头等座附赠的餐食,虽然菜单上意大利语写得龙飞凤舞眼花缭乱的,最后上来的就只有一口面包(真的是一口)和一口咖啡。
是的,一口,意大利引以为傲的意式浓缩咖啡。
大概是我们酒店的位置就在市区中心的缘故,一路走来佛罗伦萨的街景看上去和薄伽丘的《十日谈》毫无二致,砖红色的建筑辅以条状白色块勾勒边缘,再配上方正的墙面,下一秒你就觉得会有个穿着苦行的僧侣从拐角处走出来,又破败又颓唐。
从佛罗伦萨地标——圣母百花大教堂高空远眺佛罗伦萨城区,可以看到建筑普遍以砖红色为主。(本图来自网络)
但教堂们是例外。我们下榻酒店的正对面是新圣母玛利亚教堂,虽然名字里有「新」字,但也七百多年的,然而看上去完全灿然如新,别说白天了,就是夜里也熠熠生辉。
我随手拍的五个穿西装拿雨伞的老头,意大利风情了。
要说外部是富丽堂皇,内部简直就是穷奢极欲了。除了正在展出的一系列修复好了的油画和壁画(平均年龄也就五百来岁,看上去和上礼拜画的一样),圣坛上历经几个世纪不断更新迭代的装饰和花窗简直让人挪不开眼。同行的英国人开玩笑说,意大利人怕也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耐着性子花钱了。
英国人酸了,我知道。
新圣母玛利亚教堂内部。
在该花钱的地方绝不手软估计是意大利人的人生信条之一。除了建筑之外,意大利也盛产贵得要死的手工制品也是个例子。刚到佛罗伦萨的下午,我们参访了一家工坊,其华丽有钱的程度再次给我们上了一课。首先创始人办公室摆着各种各样等比高的野兽的标本,据说都是真的,因为怕显得像个土鳖我就没照相。
然后他们负责人业余的爱好是收藏古董车,于是专门有个车库放各种阿斯顿马丁的复古老爷车。
除了创始人(有钱人)的有趣藏品之外,工坊里也都是一些硬通货。在这里,鳄鱼皮都不论条是论打的。一打一打的鳄鱼皮按照质地和颜色分门别类的落在仓库里,大概有三个人那么高。
鳄鱼皮分门别类的陈列在工坊的架子上,桔红色的标签据说是表示每一只鳄鱼皮都能够回溯原产地,且获得过程符合道德标准。
还有比如你见过 20 万欧元一条的领带么?见下图。
它正面镶嵌了 99 颗钻石,背面还有一颗,一共一百颗。
看到这里我已经被资本主义俘虏的心智,五内迷乱不知所以了。但就在此时,整个参访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地方来了。
当我们接受完毕有钱人精神上的洗礼(也就是羞辱)准备出门的时候,赫然发现工坊的门口挂着一幅巨大的马克思画像,而且是咱们中国人都熟悉的所谓官方标准像。
工坊马克思的画像。旁边各种颜色搭挂着的就是半成品的鳄鱼皮。
工坊负责人向我们解释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觉得马克思和他长得很像,作为家族企业创始人,他挂了一幅画像在此处。
佛罗伦萨的手工业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就名扬四海,后来又成为文艺复兴的重镇,我们却在一家专事生产奢侈品的工厂里看到了马克思的画像。不知道这位鼓吹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家看到价格超过十万的皮包或者领带的时候,心中该是什么滋味?
米兰——神圣的背叛
虽然意大利是典型的天主教国家,圣座梵蒂冈历史上曾统御了意大利很多国土,但意大利人对信仰的虔诚如同对美酒的热爱一样历久不退,哪怕天主教其实严格禁酒。
位于花园里的下午酒会。
旅行期间有幸被当地人招待过几顿午餐晚餐,菜式和搭配姑且不论,仪式感绝对是十足。每一道菜吃完才上下一道菜,每道菜都会搭配不同口味的酒(我在米兰喝到了我迄今喝过最好喝的葡萄酒,同行的朋友甚至当场拍下酒瓶打算回头买两瓶),再加上意大利人虽然英文不行,但重在大胆敢说,一顿饭三四个菜,但吃上个把小时那是常有的事。
一次晚宴。不要看装饰这么复杂,其实一共就三道菜加一个甜品。留心到右下角的四个酒杯了吗?每一道菜包括甜品都有一种专门遴选的酒来搭配。
作为一个被英国的饮食文化教育了若干年的人,第一次看人意大利的这种阵仗,真是一万个震惊,连餐具怎么摆都不知道了。毕竟人家光喝酒的杯子就四个啊!咱在伦敦的时候都是一缸酒从头喝到尾,哪还有什么搭配啊。
不过人家虽然热爱饮酒,但另一方面,意大利人虔诚肃穆也是出了名的,天主教信仰在意大利普及率据说超过 80%。
和喝酒一样,在侍奉上帝这件事上,意大利人也讲究一个慢工出细活。比如著名的米兰大教堂,光是修建它就花了五百多年,要是算上内部软装,还要再多 70 年。
事实上我们去参观的时候米兰大教堂还在不停的修,旧的柱子磨损了要换新的之类的,还遇到一个哥们站在类似消防车云梯的东西上,悬空着拿着图纸比照,估计是在检查维修的成果。
除了米兰大教堂本身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大教堂正门出口的旁边还有一个遗址展览,顺着楼梯走下去,你会看到各个时期米兰教堂的地层展示,还有一个完整出土的用来洗礼的水池。它们的年纪比米兰大教堂本身更久远。
除了教堂,关于慢工出细活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是看到在工坊里做活的工匠时发生的。这些掌握独特技艺的工匠年轻时做学徒,而且往往是家族式的,一直到老都在做同一份工作,并以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后人为傲。
工坊的金银匠人向我们展示他们手工制作的银缸(应该是这么翻译的吧 ……),左下摞着的是一开始的银器原型,上面摞着的是经过表面绘图和粗加工的半成品,右侧则是刚刚完成的成品。从头到尾都由一个人手工完成。
这是通常人看不到的意大利人的另一面,虔诚谨慎,敬畏传统,而且千百年来持之以恒。
其实飞机落地后对意大利的第一印象远说不上好,因为米兰机场破旧的简直像是中国二线城市的老火车站,到达口的自动门坏的各具特色七扭八歪,总之没有一个能用的。
除此之外,凋敝的基础设施,缓慢的火车,连篇累牍无休止的宴会这些生活方式都让我不敢恭维。
但意大利仍然有一种不由分说摄人心神的美。或许是那不勒斯深湛的海水,米兰教堂高耸入云的尖塔,还有佛罗伦萨从酒店窗外就能看到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一面红尘万丈,另一面又诚意端肃,这种热情而凝练,虔心而精诚的文化,从诸般意象中缓缓升发出来。
从我酒店的窗口向外望去,碰巧能看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标志性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