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之滨,武陵山下,有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即是《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原型——桃源县。
对于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用上任何溢美之词都不为过。对应到现实里的桃花源,“源、形、魂、境、表、气”融合展现,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就像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羽士高僧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逐步形成了儒、道、佛、傩等多样文化生态,享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誉。

桃花源之源,在于秦溪,不仅仅是沅江两岸的重要支流,亦是桃花源的源头所在,当年武陵人溯溪而上,误入桃花源,正是从秦溪而入;

桃花源之形,在于秦谷,远离纷扰,田园牧歌,正如《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那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之魂,在于桃花山,山虽不高,却代表着一种志趣高洁的隐逸文化,以纪念纪念陶渊明以及《桃花源诗并序》为主,并留下了多位文化名人的足迹,古韵悠长;

桃花源之境,在于桃源山,自东晋以来便是道教的圣地,水府阁、桃川宫、天宁碑院鼎足而立,既可朝圣“桃川香火”,又可饱览高阁流霞、渔舟唱晚的沅湘风情;

桃花源之表,在于五柳湖,以五柳先生之名,绘就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就如同柳永在《如鱼水》中所吟诵的一样:“轻霭浮空,乱峰倒影,潋滟十里银塘。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

桃花源之气,在于桃花源古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汇集了北方四合院、南方一颗印、六合同春等多种传统建筑形态,仿佛一座大型的传统建筑博物馆,广迎四方游客!

世上本无桃花源,只因陶渊明妙笔生花,也就变得有迹可循。

也许,在黑暗中看星星,才能看得更清楚。陶渊明经历过无尽的黑暗,才在内心深处找到了一束光,从此,“桃花源”就成了一种精神符号,深入到了民族的血液里。

自始至终,陶渊明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然而门阀制度正式形成于魏晋之际,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陶渊明虽然出身于官宦之家,只可惜家道中落,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终其一生,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之类的芝麻小官,留下“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遗憾。
况且,陶渊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根本就不适合混迹官场,终于不为五斗米折腰,摆脱世俗的枷锁,过上了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诚然,陶渊明真正地尽了农夫的职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却没有做农夫的天分,“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忍饥挨饿成了常态,却又嗜酒如命,常常要靠别人接济。
即便陶渊明能够安贫乐道,但是身为一家之主,必须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一次又一次地出仕,由此又陷入了“久在樊笼中”的怪圈……
不得不说,陶渊明跟屈原还挺相似的,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生都不尽如人意,不容于世俗,就算最后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但也免不了孤独和苦闷,看上去跟底层人民打成一片,但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次元里,普通农民根本不可能读懂他;亲友团肯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或许仅仅只是出于同情或者道义,而并非发自内心的认同;就算是最亲密的家人,也未必能够真正地理解他;陶渊明从来都是一个人,与世隔绝,却又无法彻底斩断尘缘,只好将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黑暗”的理想国度!
从这一点来看,陶渊明却又创造了一个时代!
时势造英雄,英雄同样造时势。陶渊明既是这个时代的“逃兵”,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也许,真正的桃花源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但只要愿意相信,处处都可以成为世外桃源,容山川之灵秀,纳天地之壮美!

见惯了山川河流的奔流不息;听惯了高山瀑布的振聋发聩;闻惯了山野百花的沁人心脾。这其中有汹涌澎湃;有气势恢宏;也有润物细无声。但我总觉的缺少一些什么,直到遇到下渚湖湿地公园,我才知道这些景点缺少的是一种宛如古时大家闺秀的气质。

下渚湖湿地公园位于烟雨江南的浙江德清县,有着浙江省第五内陆湖之称的下渚湖水域面积为3.4平方公里,中心湖泊的面积为1.26平方公里。下渚湖湿地公园景色秀丽,水雾迷蒙中透露着无尽的含蓄,宛如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充满了中国的古典美。

在2011年“寻找中国最美湿地”的评选活动中,下渚湖湿地公园荣获了“最美湿地”的称号。下渚湖的内秀之美,因为这个称号而逐渐为外人所知,大批游客的到来终于见识了这个大家闺秀温婉动人的一面。

下渚湖河道纵横,芦苇密布,微风轻起处,水波荡漾,芦絮飘扬。600余个墩岛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湖面,1000余条港汊在大地上肆意的划出没有规则的区域,就像是一幅艺术画,就连艺术家都甘拜下风。

下渚湖众多的岛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优渥的环境,尤其是在岛上生活的朱鹮,是这些动物中的代表。高贵的朱鹮静如处子,动若脱兔,飞翔时将羽翅下的红色袒露出来,高贵的身影中点缀着靓丽的色彩。

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乐岛上有各种娱乐设施,尤其适合儿童在此地嬉戏玩耍。精致小巧的自划船,让游客在饱览祖国山水的同时还能够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

熊猫园中的“德德”、“清清”憨态可掬,从四川引进以来就被悉心照料,一个“吃货”,一个“睡货”让它们名声远播。防风山上的竹林专门为它们而生,林中幽静的小道充满了深远的意境,此时的大熊猫仿佛是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一般。

中国“最美湿地”的称号从来没让人失望过,你是否见过诗意江南中的这位大家闺秀?
我们中国拥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经历了多个朝代,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和历史的不断反映,才让我们整个中国拥有着极为浓厚的文化色彩。

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不断繁荣发展众多的历史遗迹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密县县衙监狱,被称为“世界监狱之最”,隋朝建立距今已1400多年。

县衙曾经一度被战火毁坏,后来被人重修修建,大家都知道古时候的县衙就好比现在的法院以及监狱的结合体,在这里审判犯人并且还关押犯人,这个县衙里面有一个监狱自从它存在以来一直都被使用,一直到2003年初的时候这座监狱才停止使用了,这座监狱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奇迹般的存在,号称“世界监狱之最”。

整个监狱的牢房与其他的房屋60多间,占地近3000平方米,整个监狱分为外监、内监、女监三部分,这座监狱可以说见证了众多朝代的历史更迭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每一件往事,在2003年新密市将县衙监狱移交至文化部门并且由县衙博物馆统一管理。

这座监狱现如今尽管不使用了,新密县衙因为因为被重建过,所以现如今县衙内的建筑都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县衙的监狱位于大堂以南,仪门以西,属八卦中的坤位,规模很大,在国内实属罕见,被人们称之为“华夏第一监狱”。现在进里面观看还将历代以来用过的刑法工具展现出来,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