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三毛和荷西的成婚之地;是童话《一千零一夜》的诞生地,也是《北非谍影》故事“发生地”;被称为“北非花园”,重点还对中国免签。它,是摩洛哥。
在地理上离中国很远,非洲西北沿海阿拉伯国家,但却有无数人因为书和电影喜欢它,偏偏有种肤浅的人,单纯因为颜色爱上它,是的,我这样肤浅至极的人,依旧忍不住要去了解它。
🕍
卡萨布兰卡
永恒的纯白之歌
世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有那么多酒馆,她却偏偏走进这家酒馆。——《Casablanca》
《北非谍影》剧照
《间谍同盟》卡萨布兰卡剧照
世上有这么一座城镇,它随《北非谍影》成为永恒的记忆,再由《间谍同盟》重新唤起人们对失落爱情故事的追忆;它是卡萨布兰卡,浪漫而神秘的白色房子。
相比摩洛哥拥有多重色彩,饱和度超高的城市村庄,卡萨布兰卡单调的白反而是最不上镜的一个,偏偏这里却对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无关电影,只来自纯粹的内心。
《北非谍影》剧照
Rick's Cafe,曾经出现在《北非谍影》电影中的“咖啡馆”成为电影迷打卡首选目的地,尽管电影从来没有外出取过景,但它还是原原本本被还原在相同的地方。
这座Rick's Cafe于2004年Kathy Kriger女士创立,她还原了这里在电影中的场景并出版一本名叫《里克咖啡馆:将电影传奇带到现实》的传记。
拱形的天花板,雕花吧台、复古的桌椅和钢琴,循环播放的电影片段和主题曲,这里似乎把人重新带进《北非谍影》的爱情故事。
绘有电影情节的墙壁,餐桌上整齐摆放着吃法餐用的整套刀叉餐具;晚上镭射灯投射在地面,气氛显得更加慵懒,人们带着微醺姿态闲聊听音乐,感受卡萨布兰卡生活。
卡萨布兰卡作为二战期间欧洲逃难者的“避难所”和殖民地,这里混合着各国的欧化场景,连街道的空气都源于不同国家;
不论你在卡萨布兰卡待几天,被称为世界最高宣礼塔的哈桑二世清真寺都是最不容错过的地方。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上一任摩洛哥国王Hassan II 为纪念自己父亲Mohammed V所建,也是摩洛哥唯一一座对外国及非穆斯林教徒开放的清真寺。清真寺坐落在突出的海岬上,一部分建筑伸出水面,这体现摩洛哥人祖先由海上前来的历史,也与《古兰经》中“神的宝座是在水面上”相呼应;
寺庙由法国建筑师Michael Pinceau设计,摩洛哥全国的艺术工匠进行手工雕刻装饰,整座寺庙相当精致,复杂的几何图案和植物藤蔓遍布所有空间,连门、立柱和墙体都不满精细的纹饰。
礼堂有一处可以开合的屋顶,遇上天气好的时候,还能亲眼目睹屋顶打开的瞬间,阳光从高处洒落,整个礼堂如被洒下圣光,通透且壮观。
舍夫沙万
北非的地中海风情
摩洛哥最出名的或许不是马赛克墙体的绿色,也不是菲斯的染缸,而是如圣托里尼的蓝白地中海风情。
深蓝、湖蓝、藏青、钴蓝.......你能想到的一切蓝色,这里都能发现;关于舍夫沙万蓝有好几种说法,除了常见的降温防蚊虫外,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人们相信生活在如天般的蓝中等于生活在上帝的庇佑里。
舍夫沙万蔓延的蓝白色调,让你觉得这里不是北非小镇,而是地中海小岛;国家地理杂志曾经评价它:“摩洛哥小镇舍夫沙万弯曲的街道,都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蓝色。”
舍夫沙万的蓝不比圣托里尼,它的蓝没有圣托里尼梦幻和浪漫,更多是凝固,铺天盖地,肆无忌惮又极度和谐,人和物在这里似乎得到一种超然脱俗,没有纷争,没有烦恼。
在这里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做,所有一切都变得没有目的性,四处走走,逗逗猫,甚至是在小角落发呆放空,都能让人从心底感到愉快。
当地人将售卖的货物摆放街道两旁,不同色彩与墙体的蓝混合一起,竟也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换一身摩洛哥长袍,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在这只有蓝色的城里走街串巷,或许不经意间能找到一些意外的惊喜~
注:摩洛哥是伊斯兰国家,当地女性和儿童为保护隐私十分反感别人拍摄他们的正脸照,请尊重当地人的隐私,不要随意将相机镜头对准他们。
🏜
撒哈拉沙漠
每一次遇见都是难得的经历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赤土黄沙,漫天遍野的金色,是三毛的“前世乡愁”,是她“梦里的情人”;
这片一望无际的金色大地,有着全世界最充足的阳光,也是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却因为三毛,承载了许多浪漫和爱情的想象。
飞机故障迫降的飞行员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成为《小王子》故事的开端;
没有边际的金色沙漠,骆驼与人的脚印交织一路,最开始的沙砾随时间推移变成巨大的沙丘,夕阳斜照,最适合撒欢高歌;
「野奢」一词的诞生,使沙漠寥寥无几的营地日渐增多,没有过于现代的设施,营地融入自然,几顶帐篷,简易桌椅便是全部。
火炉燃起篝火,面朝茫茫沙漠,你可以躺在中东传统风格毛毯闲聊,赤脚行走在沙漠里拍摄写真,骑骆驼偶遇《小王子》里的阔耳狐狸.......
还可以走进撒哈拉当地城镇,淳朴的民风,绣有复杂几何图案装饰的地毯挂满街头巷尾;砂石建成的房屋如一千零一夜的童话世界;独步前行探索,你会遇到一些趣事,或是当地人邀请进屋喝茶,或是误打误撞到达沙漠的一片绿洲,这都是难得的经历。
夜幕降临后的沙漠,星空和沙漠包围四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在星光点缀下多了些许浪漫。
抬眼见银河,伸手可摘星,当你沉沉进入梦乡时,星星也许变成孩子,跑进梦里与你共舞~
马拉喀什
红色?粉色?彩色?
马拉喀什拥有全摩洛哥最具格调的酒店和民宿,也是最热闹的城市之一。棕榈树和红色外墙构成的城市,在柏柏尔语中是“上帝的故乡”;
最初源于古城墙用赭红色岩土砌成,后来所有建筑都沿用了这颜色,这种被认为是纯正穆斯林建筑艺术的色彩便成为了马拉喀什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之一。
Nomad餐厅是整个马拉喀什最佳的观景平台,视野极佳,香料市场的喧闹和老城蜿蜒的街道尽在眼底。
四处闲逛走累了,你可以到这里小憩一会,要上一两份食物,再点一杯Nous-Nous,即半奶半咖啡,咖啡口味清淡,就算搭配口味稍重的菜品,也不会有违和感。
在这深浅不一的粉色之中,蓝色显得激烈且碰撞,也注定了在这里遗世独立,它被后人称为“马约尔蓝”,也是后来在时尚界大受欢迎的“摩洛哥蓝”。
马约尔花园曾经迎来它的两位主人,杰圭琳马约尔将它打造成20世纪最神秘的花园,圣罗兰先生则将它引向了全世界,甚至长眠于此,与植物作伴。
区别于马拉喀什,花园运用反差极大的蓝,据说这种蓝色的颜料只能从撒哈拉沙漠的植物中提取,是无价之宝的存在,YSL最经典的18号蓝色指甲油便是由此产生。
园子被各种高低不一的仙人掌填满,马约尔蓝喷泉、藤蔓连廊与睡莲池塘,这里的一切都看似随意,却在组合之后成为一幅灵动的画面,犹如小孩用做捉迷藏的秘密花园。
黄昏后游客渐少,最为适合独自一人欣赏园中的草木;花园内还有一个小小的墓碑,上面刻着曾经主人的名字和法语单词“安静”。
马约尔花园隔壁是YSL博物馆,这里收录了圣罗兰先生毕生设计,其中不乏由马约尔花园作为设计灵感来源的作品。
这里是时尚大咖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地,这里的蓝如梦如幻,这里的构图像一幅名画,无时无刻吸引人们前往。
本·约瑟夫神学院是北非规模最大的古兰经研究院,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座藏在弄堂里的建筑,在近4世纪以来接待了来自各地的无数宗教学徒。
一楼设有许多拱门和回廊,墙体布满摩洛哥精致的马赛克瓷砖和繁复的几何装饰;雕花的木质门窗,高度对称的建筑群体,这里展现了摩洛哥鼎盛时期最高的建筑艺术。
顺台阶而上,地面的马赛克瓷砖和整体的色彩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从窗户向外俯瞰整个中庭,抬头望向对面,窗户和墙体布满繁复的花纹,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过去都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You who enter my door, may your highest hope be exceeded."(入吾门者,愿你不断超越自我) 通道的这句话,激励着无数前来学习的人。
菲斯
五彩的染缸
总有人说,社会是个大染缸,将人心染尽;事实上,摩洛哥就有一个彩色的大染缸,颜色绚丽却臭得让人不想靠近。
整座菲斯弥漫着煤土、香料和皮革杂交的气味,曾经作为摩洛哥第一皇城的它似乎用气味执着地保留着中世纪的面貌和心事,隔绝城墙以外的一切事物。
图自Bechance:@Felipe Marx
菲斯染坊为了让皮革呈现天然植物的色泽,依然沿用古法染色工艺,将鸽子粪、牛尿和动物油脂混合在一起加热,把天然的颜料融入其中,再以此给皮革染色。
除了是摩洛哥最大的染坊外,菲斯还是阿拉伯世界中最现代化、最完整的。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原始手工艺品,皮革,染坊,灯具都保留了最传统的特色。
即便是迷路也不用担心,穿梭在小巷中,明明前面没有路,但只要跨进一个大门、穿过一个天台,甚至推开小店的后门,便又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