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足协公布了2014年后参加B级及以上等级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的791名教练员名单。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超过60岁,资历最久的早在1994年就拿到了等级证书。名单中包括职业级教练员120名,A级209名和B级362名,尤为难得的是还有75名女教练。
名单当中,有长期从事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基层教练,也有曾经在冲击亚洲和世界足球高峰中败而不馁、积累过许多经验和教训的过来人。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不高,不妨把他们视为振兴足球的特殊财富。
自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以来,社会上各级各类足球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城市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贯穿全年。与之相比,场地和教练员数量的增加不仅延续着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出现新的滞后。为什么在批量培训下,教练员短缺的矛盾仍然得不到缓解?当然不能把足球需求增长太快当成理由,尽管这也是事实。
有一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好,甚至没有拿出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如何发挥现有高级别教练员的作用,既要在所有能够开展足球活动的场所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又要提高他们的责任心,愿意为普及足球和提高水平付出努力。
广泛开展足球活动,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实施足球教育、推广足球文化,必然要加大培养教练员的规模和力度,这也是一开始就写入发展方案的。中国足球培养教练员从来没有像现在面临这么大的压力。从中国足协公布的教练员名单来看,这份存量不容小觑,更不能浪费培养他们所付出的成本。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更重要,特别要重视的是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只有充分调动现有教练员的积极性,才能让更多人尊重这个岗位,愿意投身绿茵场,为热爱足球的青少年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