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你是否感受到过这件烦人的事情:总觉得有一只蜜蜂在耳旁“嗡嗡”,或者是知了在耳朵内“吱吱”的叫?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耳鸣。耳鸣的专业定义是指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感觉。耳鸣,实际上是我们人体健康的一个警报器。大脑常常通过耳鸣,来警示大家身体可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当我们出现耳鸣时,我们应当注意检查身体,排除相关疾病。耳鸣分为耳源性和非耳源性:耳源性耳鸣常见于外耳疾病(如耳道堵塞,耵聍)、中耳疾病(中耳炎)、蜗前病毛细博爱损伤)、蜗后病变(听神经瘤)等;非耳源性常见于血管搏动性(颈动脉搏动)、肌肉阵挛性(腭肌阵挛)、咽鼓管病变(咽鼓管异常开放)、颞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炎)等。耳鸣认识的常见误区:1.久鸣必聋耳鸣只是一个症状,不会引起我们的毛细胞的损伤,只是已损伤的毛细胞不可恢复,逐渐的听力下降。认为久鸣必聋,是认知的局限性和夸大性导致。2. 耳鸣引起失眠失眠时外界万籁俱寂,只有耳旁的鸣叫(耳鸣),这时候,预警信号往往会成为我们的怪罪对象,因此,大家会认为耳鸣是导致失眠的原因。3.耳鸣引起自杀?出现这种情况时,耳鸣其实是精神抑郁的替罪羊,耳鸣掩盖下的抑郁,才是引发自杀的真正罪魁祸首。耳鸣的治疗首先要排除其它重要疾病,如外耳道耵聍、中耳炎、听神经瘤等,在排除其它原发性疾病之后,可采用以下疗法:药物治疗:如扩血管、营养神经、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掩蔽治疗:音乐疗法,佩戴助听器习服治疗:分散注意力,逐渐习惯耳鸣的声音重要的是不要长期关注耳鸣;长期的关注会激发记忆系统的记忆,从而难以消除,及时机体的状态恢复正常。可以挑选自己喜欢音乐来听,以分散注意力,掩盖耳鸣。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耳鸣?放松心情,情绪不要过于激动,注意不熬夜,避免劳累过度;多食蔬菜水果;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接触噪音;口服药物时注意避免耳毒性药物;如出现耳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8-04-09 21: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