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来到安徽歙县,我们第一站造访的是棠樾牌坊群。虽然前面的行程,让我们也感受到徽州人对忠孝节义方面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家族教育的言传身教。其中也不乏有牌坊,祠堂的存在。然而像棠樾鲍家牌坊群,一个家族,七座牌坊,这样的大规模却很罕见。而这七座牌坊虽然年代不同,但地位都非常的高,可谓是徽州文化的活化石。每个牌坊都有自己的故事,感人肺腑,令人深省。
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这棠樾牌坊群吧,棠樾牌坊群记录了明,清两代四百余年间,鲍式家族亦官亦商,官位显赫,藏镪百万,富可敌国的神话。七座主题鲜明的牌坊十分协调排列一致,形成完整的荣誉体系--“忠孝节义”。牌坊是封建社会独有的道德浓缩产物,封建时期所有利益道德标准均被物化在此,气势雄伟,空前绝后,举世无双。
这些牌坊里,有表彰功绩的,有表彰孝义的,有表彰贞洁的,有表彰善举的。每个牌坊的故事都是那么的生动感人。虽然我们如今是一个新社会,对于封建社会的东西是带着许多批判的。然而这却不能理解为全盘否定,其实封建时期所崇尚的忠孝节义,也是中国历来发展的优良传统。这些东西是利国利民的,而且做好这些,可以有效的提高一个民族的气节以及做人的质量。所以欣赏牌坊,我不仅看它的做工精美,还体会它所蕴含的可以让现代人深思的,或者是我们极缺的一些元素。
但这七个牌坊之中,有个牌坊在我看来最为特殊。而因为牌坊主人的特殊身份,虽然给她立了牌坊,却在题字上做了手脚,让其摆正自己的地位。这个故事让我细细讲来!此牌坊位于村口进来的顺数第三座,名为鲍文渊妻吴氏节孝坊,建于1787年。此牌坊从名字上不难看出,牌坊主人是鲍文渊之妻吴氏,这吴氏又是何许人呢?据介绍,吴氏当年嫁入鲍家不久,鲍文渊病故,吴氏不改嫁,立志守节,孝顺公婆。将丈夫前妻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抚养成人。对于病重卧床的婆婆,吴氏尽心侍奉,直到婆婆病逝。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平日省吃俭用的吴氏,在年近60岁时,将自己常年的积蓄及私房钱全部捐出,维修棠樾鲍氏家族九世以下的祖坟。一个妇道人家,作出如此敬宗孝祖的大举,令众人感动。
然而吴氏的牌坊上却有一个巨大的玄机。我们顺着导游的方向看去,发现题字节劲三冬的节字结构确有奇怪。节字的繁体是“節”,而题字上面的节,上面的竹字头,以及下面即是错位的。这难道是工匠的失误吗?对于当时工匠的技艺,以及此座牌坊的重要性(皇帝命令修建),自然是不敢轻易出错的。那么这个字为什么会发生错位呢?原来,这看似“失误”的细节里,还深藏着一个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
经过介绍,我们才知道,因为吴氏和鲍文渊不是原配夫妻。这吴氏是鲍文渊的第二任妻子,相当于吴氏是续弦的。虽然大家都认可吴氏的为人,也感动其为鲍文渊家以及鲍氏所做的巨大贡献,甚至接纳她,一视同仁的立坊旌表。但封建社会的理念毕竟是束缚的,因为封建思想认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所以即便认可你的所有行为和为人,这社会伦理不可变。这也是为什么这座牌坊的题字,有了这么一个低级“失误”的出现。
虽然这些牌坊年代久远,但它们背后的故事,以及发人深省的精神,足以让后人为之瞻仰。我们现在,也许在科技,在生活,在信息传播上比那时确实先进许多。但不得不说,我们的先进是在消耗我们的传统美德的同时进行的。这让人十分可惜,甚至悲痛。希望这些所谓的封建产物,能在精神上给与我们现代人一些警醒提示,让我们的国家永远的长治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