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推出“一元无人售卖午餐”,吸引上千名游客排队就餐。5日中午该活动一共收入1167元,超过实际售出午餐数量。景区负责人表示,“一元午餐”只是一个概念,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方便。(10月9日《北京青年报》)
民以食为天,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这个“超级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在这当中当然也有“食”之贡献。对于游客来说,一次惬意旅游,不仅要吃得安心,还要吃得实惠,一句话,要价廉物美。
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要不断给消费者带来价廉物美的消费体验。可是具体到旅游市场,游客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在旅游景区消费就是挨宰,谁都知道这不合理,只是因为景区做到了“明码标价”,你根本难以撼动。
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下,骤然见到“一元无人售卖午餐”,真是故事中才有的桥段,想不暖心都难。据了解,10月5日 “一元无人售卖午餐”刚一推出,就有上千名游客前来排队就餐。看看老君山景区的“一元午餐”,再看看有些景区的“天价食物”,恍惚感油然而生。
老君山景区销售部一位负责人表示,一元连成本都不够,“这是个暖心活动,主要是为了服务游客,差价由景区负责”。想想很多景区形象宣传不计成本,老君山景区这么做花钱不多,效果却不错。“一元午餐”给人带来了丰富联想,一个直接启示就是,景区商品也可以不必高价。
景区“一元午餐”意义在餐外。对于游客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一元就能吃到当地特色小吃,而且在于“一元午餐”让公众看到景区商品也存在贴近性的可能。诚然,“一元午餐”属于“花钱赚吆喝”,对于景区来说,如果不是为了宣传形象没有必要把价格定得这么低,但在一元与高价之间,有着无数梯次的价格遴选。如果把价格定得相对靠谱一些,不仅能够告别暴利形象,而且能以价格拉动消费,吸引更多消费者。“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一样可以获得不错收益吗?(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