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98岁,母亲95岁,偶有小恙,身心健康;沉默寡言,思路清晰;举止滞缓,生活自理。凡相识相知者,都羡慕我有这一可遇不可求的福分 。
生活起居有规律,也许是父母长寿的重要因素。相继退休后,他们一天的作息似乎有一张时间表,尤其是到了80岁以后。蛰居蜗室,何时起床,何时用餐,何时午休,何时入睡,常年以恒,雷打不动。他们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靠"食补",食呢,也是以清淡、可口、素品为主,特别是父亲,平时烟酒不沾。晚景的陆放翁自称"已开九秩是陈人,出寻还得杖青藜"。父母虽已开九秩,但尚非陈人,至少他们出寻尚未杖青藜哩!探视父母时,我常常想到一个"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父母一路走来,艰辛地维持着这个家庭,靠的就是两人的相互支撑。中年时,他们相濡以沫;老年后,他们相伴为命。不斗嘴,不脸红,不怄气,不猜疑,多的是谦恭、尊重、商量和宽容。如今,他们依然形影不离,或手挽手漫步小区的路径,或玩几副"争上游",或漫不经心地看一回电视剧,他们未必能咀嚼出日常生活的隽永,但携手度过每一天的欣喜、快慰和满足,他们的内心还是存有的,是谓"白头偕老"。
说实在,父母并没有"年轻的心态",唠叨往事,缅怀故旧,追思前朝,是他们的日常,连衣着也以老式的居多。相比他们那个年代,如今,生活节奏快多了,生活图景也丰富多了,几乎足不出户的父母,从电视、报纸上偶获这类信息,自有"看不懂"的嘀咕,紧接着的一句话往往是:"喔,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并不啧有烦言。他们以平稳的心态直面现实,以宽容的心态衡量事理,总是感慨"生活着是美丽的"。
"与世无争,满足现实",是父母始终服膺的生活信条。自我略谙事理起,就觉得父母从未有过什么奢望,从未有过大喜大悲,始终保持着普通人的平常心。他们没有政治上的进取欲望,但死死守住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并常常教诲我们"交友不论贫富,交往不争高低",他们也从不主张子女做生意。"知足者常乐"这一古训,在双亲身上体现出了现代版。
作者 沈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