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5月5日)农历四月初十,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
不过不同地区,关于立夏的饮食也有所不同。
舌尖上的立夏,
就让我们来盘点下福建各地立夏必吃美食。
福 州 立 夏 习 俗
锅边糊、碗糕、夏饼
福州人“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这天家家户户磨米成浆,煮鼎(锅)边糊、摊煎饼“做夏”,祈求风调雨顺、家身平安。大家还将鼎边糊馈赠左邻右舍,寄予联络感情,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情谊。
锅 边 糊

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取其鲜味,再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芹菜、葱、虾皮、香菇等作佐料,烧开后起锅就是一盆滚烫的“锅边糊”了。
碗 糕

每年立夏日,是福州以风味小吃为主的美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磨麦粉、米浆,做煎饼,炊碗糕。碗糕以小碗为模具,抹净油,倒米浆,上面撒些芝麻,将碗上屉,旺火蒸15分钟,出锅将糕从碗中倒出即可。碗糕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夏 饼

夏饼,俗称“夏粿”。用麦粉或米浆加以佐料煎成。分甜、咸两种。甜的,以前妈妈给做的都是加白糖的;咸的,加入盐、葱、韭菜或虾皮、肉丁、蚬肉、蛏肉、蛋等;此时刚好是新麦登场,吃夏饼,寓有品尝劳动成果与庆赏农作物丰收的韵味。
宁 德 立 夏 习 俗
光饼、春卷、蝴蝶包
在这一天,宁德市市民有着自己特殊的风俗。这风俗主要是体现在食的方面——吃立夏。“吃立夏”是在中午时分吃的。这一天的午餐,人们有吃饼、吃春卷和蝴蝶包(外型类似蝴蝶形状)的习惯,还有一些民众有吃五枣蛋的习惯。
光 饼

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蝴 蝶 包、春 卷

在蕉城区,群众们将豆芽、韭菜、肉末等混和着炒熟,夹在“蝴蝶包”里,或者用面皮包成春卷吃,由于“立夏”用当地口音念,有点像“塞饱”,有民间玩笑说,这是要吃饱身体以度过炎炎夏日。
寿 宁 / 霞 浦:立 夏 糊

寿宁县和霞浦县,立夏这天要吃“立夏糊”,就是把米磨成米浆,与肉末、豌豆、菜干、海鲜、百合花瓣等一起煮成的粥。
福 安 / 周 宁:光 饼 夹 笋

而在福安市和周宁县,是把光饼剖开,夹上炒熟的小笋,当地老人说,立夏这一天吃笋,腰腿会硬,会像笋一样茁壮。
屏 南 / 古 田:红 糟 煮 菜

屏南县和古田县,立夏是吃用红糟煮的菜,比如红糟肉、红糟田螺、红糟笋等。
福 鼎:夏 枯 草 煎 汤

福鼎市的群众立夏这天要用夏枯草煎汤,当成茶水来喝,据说这样夏天就不会中暑了。
柘 荣:补 夏

柘荣县的群众立夏当天要“补夏”,就是吃猪脚、鸡、鸭等很“补”的东西,他们相信,这样能强壮身体,使自己更有力气。
三 明立 夏 习 俗
喜粿、立夏丸
客家人吃立夏丸,建宁吃夏糍,泰宁吃韭菜糍,将乐吃夏羹丸,沙县及市区吃喜粿,永安吃薄饼或面食,大田吃米粿,尤溪吃红糟肉和全笋,叫作“接脚骨”。
喜 粿

喜粿,也有人写成习粿,它是由沙县口语化而来,分为馅和无馅两种,传说是战国时期孙膑为瞒过庞涓装疯而特制的食品;作为沙县节令小吃,以前家家户户常在立夏时节制作。当然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中,也不凡经常见到。
立 夏 丸

客家“硬饭丸”也叫“立夏丸”,是客家祖地宁化地区的一种时令美食。每至农歷四月“立夏”时节,宁化的城市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硬饭丸”,以此迎接夏天的到来,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 岩立 夏 习 俗
油饭、三宝、鸡肠面
立夏当天晚上,家家户户用油锅焖饭,油饭主要材料为糯米、粳米、猪肉、香葱、香菇、虾米等。吃油饭寓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会饿肚子。

连 城:三 宝

在连城,立夏日这天的午餐,家家户户必须吃号称“三宝”的“银豆腐”(先把柚子叶、竹叶烧成的灰掺入盐 巴用水煮沸,冷却后倒于陶器缸内,把豆腐放入,让其浸泡数天即成)此乃一宝﹔“银灰蛋”(用黄泥土加盐水拌匀后,把鸭蛋整个糊起来,放进缸内40天即成)此乃二宝﹔三宝是面包。农家人吃完它们后,据说能起到清凉解暑的保健作用。
永 定:鸡 肠 面

在永定,每逢立夏,家家都有吃鸡肠面的习惯,每人都要亲手揉制鸡肠面。这时,老人会念叨说:“长长鸡肠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了面,人人脚骨健”。家长们希望家人吃了鸡肠面,都会变得精力旺盛,身强体壮,无病消灾,干活起劲,寿命变长等。
闽 南 立 夏 习 俗
吃 虾 面
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