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其实不然,中药的毒副作用小,一个是因为它毕竟不是纯化过的,就算有,也很微量,另一个原因则是,中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这样使用的话,确实可以通过配伍,炮制将毒性降到最低,甚至可以以毒攻毒。
1、中医的“肾虚”和西医的“肾病”有什么关系?“肾虚”是中医的概念,“肾病”是西医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截然不同,也没有必然联系。中医的“肾虚”是中医对身体状况的一种综合总结,不仅仅涉及到肾脏这一个器官,任何一个器官出现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中医说的“肾虚”,所以肾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脱发白发,性功能降低等……而“肾病”,就是我们腰部长的那个肾脏,出现了问题,可以是因为“肾小球肾炎”发展而成的,也可以是因为高血压加重导致的,所谓“高血压肾病”,现在最多见的是糖尿病发展而成的,叫“糖尿病肾病”,一是因为糖尿病高发,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同时,人们对糖尿病不重视,特别是当它“不影响吃喝”的时候,单纯的血糖高,因为没有症状而容易被人们忽略,但肾功能就是在这种没有症状的时候,不断被损伤直到减少乃至衰竭。即便不懂医学的人,也特别担心伤肾,比如吃药的时候为了怕伤肾而拒绝按医嘱服药,这是常见的。事实上,糖尿病伤肾的严重程度,远大于那些通过药理研究而允许上市的药物,几乎可以说,糖尿病是所有常见疾病中最伤肾的一个。有个病人,糖尿病,不仅不治疗,而且不忌口,他的理论是,糖尿病都是饿死的,他不能当饿死鬼。平时身体感觉不错,从来不当事,结果一次体检,发现肌酐高了,虽然他没感觉,但那时候已经肾损伤很严重了。2、有“肾病”的人都会“肾虚”吗?“肾病”的人未必都“肾虚”,有“肾病”的人,肾脏功能下降甚至衰竭时,可以引起中医的很多不同证型,可以有“肾虚”这种纯粹虚损为主的,也可以有虚实夹杂的,甚至就是实性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特别是中青年的男性,蛋白尿,肌酐也高,但是不虚,舌苔特腻,黄腻,大便像羊屎球一样干燥,这种人,绝对不能用补肾药的,一来补肾药本身温性的多,他内里有热,温性药物更助热,二来,补肾阴的药物滋腻得多,他那样的舌苔,预示着体内有湿,滋腻的药会更湿,我给他的药里有大黄,甚至是生大黄,泻下的力量更重,结果缓泻之后,不仅症状改善,指标也下来了。有个23岁的女孩子,是红斑狼疮导致的“狼疮性肾病”,当时来的时候,不仅肾衰,心功能也不好,有心包积液,但是舌苔很腻,我给的药里没有一味补肾的,都是清热燥湿的,薏米,茯苓之类的,很便宜,结果效果非常好,后来她恢复到正常了,我在电视上讲这个病例时,她还一同去了,这种人,如果按肾虚的补了,情况甚至会急转直下。3、“肾病”的人什么时候应该看中医昨天还有个“肌酐”已经一千多的病人来找我,他是糖尿病导致的肾病,之前去过协和医院,朝阳医院,那里的医生让他透析,他不能接受,觉得一透析上,自己就是废人了,非要吃中药。“肌酐”是判断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它的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化验血中的肌酐,如果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着肾脏受损了,血肌酐能较准确地反映肾实质受损的情况,但并不敏感,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1/3时,肌酐才明显上升,这个意思就是说,因为肾脏的代偿功能很强,肾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时,一般都是肾脏其实已经损伤很严重了,此时血中的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肌酐在正常时候是100,但这个人的肌酐已经1300了 ,说明他的肾功能已经衰竭到一定程度。这个时候,最好接受西医的肾脏“透析”,同时服用中药,因为“透析”就是人工肾脏,可以帮助身体把该由肾脏代谢出去的毒素代谢出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对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从而也给中药起效一个时间,之后逐渐通过中药的扶助,减少“透析”次数,延长透析间隔,这才是中药的价值。4、哪个指标可以判断肾功能的好坏?临床上传统检查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为: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三项指标。目前医学界公认,血肌酐基本上不受饮食、高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是评价肾小球功能的最准确指标,肾脏的功能就是由肾小球完成的。尿素氮常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就仅仅以此评价肾功能,比如进食高蛋白食物——肉、鱼、蛋等,高热、败血症、胃肠道出血等,均可使尿素氮升高,比如前一天晚上吃了一顿涮羊肉,第二天去体检,尿素氮就可能高,因为饮食中蛋白含量太多了。此外,尿常规检查,是测定肾脏病变的常用指标,但尿常规是阴性,并不代表肾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比如晚期肾衰、终末期肾衰,均可出现尿常规阴性,因肾功能极度受损,尿液难以滤过。5、“补肾”的中药能保肾吗?还是那句话,中医“补肾”,补的不是西医说的肾脏,因此,“补肾”不等于保肾,只有这个“肾病”病人,通过中医辨证,确认属于中医的“肾虚”的时候,这个时候用补肾药,对他才有保肾的效果。从这儿也说到另一个概念,“肾虚”不等于性功能下降,性功能低下的原因很多,“肾虚”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因为痰湿、肝郁导致性功能下降的,特别是肥胖的,心思重的人,这两种情况如果用了补肾药,适得其反,补药越好,越贵,可能效果越差。6、能保肾和伤身的中药中医的补气药黄芪、冬虫夏草都有保肾的效果,因为它们是补气的,所谓补气就是提高脏腑的功能,也就对器官的功能有所保护,其他的还有葛根、牛蒡,价格便宜,可以作为食疗的食材经常吃吃。很多人觉得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其实不然,中药的毒副作用小,一个是因为它毕竟不是纯化过的,就算有,也很微量,另一个原因则是,中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这样使用的话,确实可以通过配伍,炮制将毒性降到最低,甚至可以以毒攻毒。现在之所以要重视中药的毒性,特别是肾毒性,因为中药的使用广泛,脱离中医理论的机会也多,等于失去了一层保护,而且很多人自己在网上信偏方,之前就有因为吃生的何首乌导致肝损伤的报道,其实中医用何首乌,都是炮制过的,生用其实是用错了。会引起伤肾的有几种:第一个是关木通,关木通是清热利尿的,它的毒素可以引起肾小管的坏死性病变,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引起尿毒症。第二个是马兜铃,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会损害肾脏和肾小球。第三个是雷公藤,雷公藤主要治疗风湿,但毒性很大,可以引起肾小球的急性病变,导致血尿、少尿、甚至无尿,对其剂量的把握很考验医生。第四个是巴豆,巴豆泄泻,但是如果泻多了就会导致失水,可以引起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不能把巴豆当作常规的泻药。第五味是甘遂,甘遂在中药方面记载的是泻水的,但泻水以后也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六味是粉防己,粉防己本身是治疗风湿、关节疼的,但如果配伍不当,对肾脏有很大的损害,可以引起肾小球的坏死,导致血红蛋白尿,最后引起少尿无尿。第七味是草乌,草乌本身也是治疗关节疼,它本身不仅有镇痛的作用,还有麻醉的作用,但草乌可以引起肾小球的急性坏死,血球蛋白尿,肾功能不全。上面这些药物,常出现在处方中,之所以常用,就是因为中医可以很好地规避其毒性,但如果是普通人,无论是食疗还是泡酒,这些药物是需要谨慎的。张雪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中医养生方向博士生导师,1988年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之硕士毕业,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997年至2000年跟随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长孙孔令诩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养生文化推广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会长。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解表利湿法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子免疫机理研究”、科技部“中医食疗双重干预方法研究”、“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中国医药民俗研究之药王文化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专业: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调理;杂病如偏头痛、失眠、脱发、顽固性咳嗽、怕冷、出汗、无名发热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皮肤病等;部分肿瘤的抗复发抗转移,如肾癌、膀胱癌、乳腺癌、胃癌等;妇科月经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甲状腺疾病。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7-03-02 15: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