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鹿邑,是“老子故里,道教祖庭”。在这里,人们至今称老子为“老君爷”(图为老子像)。为纪念这位圣人而建的太清宫、明道宫,阅尽千年沧桑,更显魅力无穷。
进得宫门,区内三清殿、道源碑林、老子故居、望月井、李母墓等,多个景点都有看不完的文化,说不完的故事。
鹿邑,古时称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相传公元前571年,老子就出生于此。公元165年这里就建起了老子庙,汉桓帝刘志前来“亲祠”。从魏至宋,又有7位皇帝来此朝谒。
唐玄宗是有名的崇道皇帝,他精心研究《道德经》,并作注。立于唐天宝元年的“唐道德经注碑”,正反两面刻的就是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这块石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早的帝王御碑,虽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严重,但全碑风韵不减,且此碑是唐朝皇帝所立,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极高。
唐末,太清宫毁于兵事,宋真宗年间重建,恢复了唐时规模。史书记载:“庙貌比唐时有加”。“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就记载了这一史实。建于公元1014年的此碑,虽碑文已模糊,但见碑首盘龙,雕刻精细,彰显着宋朝对老子的尊崇。
真宗皇帝还有一件作品矗立在这里,难得一见——先天太后之赞碑。此碑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由其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故叫三御碑。碑文是歌颂老子母亲功德的,虽历经千年,仅蚀数字。
随着这几块碑的发现,太清宫“宫摞宫”之谜被揭开。最上层是宋真宗重修后的太清宫,再往下,是唐代基址,最下面,是汉代老子祠遗址。
雪中,太清宫愈发显得清净。大殿门前的望月井至今依然清水长流。史载,望月井每逢甲子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月圆之时,天上的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正应“天上月是水中月”之意境。伫立千年古井之侧,“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老子名言,深邃博大,不可言矣。
明道宫与太清宫东西相望。在这里最早有座升仙台(亦称“老君台”),传说当年老子就是在这座老君台羽化成仙,骑青牛列入仙班。其实,这是后人为纪念老子晚年在这里聚徒讲学而修,老子传播天下大道,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等深邃思想,就是从这里传扬天下的。
老君台始建于两汉时期,唐朝时以老君台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后来的建筑群毁于兵火战乱,唯老君台屹立千年。据说,孔子最后一次拜见老子“问礼”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老君台正殿建在33层高台之上,正中供奉着老子塑像,象征着老子修道悟德达到了最高层。置身台上,仰观老子,抱朴宁静、清虚自然感油然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