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分别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0°32′-31°36′之间。而作为一个吃货,当然首要关注的是荆门的美食,荆门美食特产有:郑大哥野鸭、十里风干鸡、纪山龙米、鱼糕、葛粉、藜蒿、茶叶、金龙泉啤酒、京山桥米、泡菜、米茶、香干、雪枣、盐池白酒、黄金港白酒等。
而从除夕到家,开始走亲戚的流水席,每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糕,这篇文章就讲讲鱼糕。
下面一图是婆家的年夜饭,和厦门不同,湖北的年夜饭从除夕中午开始,而饮食文化上更是有着深刻的差异,湖北菜重盐重辣,不兴喝汤,作为每天饭前必须喝一碗汤的南方人来说,简直是种折磨。
吃完除夕中午的年夜饭,就开始走亲戚,而湖北人走亲戚的主题就是吃和麻将,无论是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到一家就是开吃,然后就是麻将,下图乃是亲戚家的一桌饭。
而走亲串巷这么几天下来,每个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糕,这道菜也是饭桌上难得的一道不重盐重辣,较为清淡的一道了。
鱼糕,发源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区,今湖北省宜昌至荆州一带,俗称楚夷花糕、荆州花糕,“头子”菜。它是采用鱼糜、鸡蛋及猪肉为主要原料加工蒸制而成的食品,入口鲜香嫩滑,清香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乃民间宴席待客之上品。
关于鱼糕,也有着美丽的传说。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传说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柴桑(湘地),经过荆州时,因路途劳累,娥皇染疾不思茶饭,唯欲吃鱼而厌其刺,于是善良的女英结合当地一渔民的指导,融入自己的厨艺,蒸成鱼肉糕,娥皇吃后,病情迅速好转,舜帝知情后对鱼肉糕大加赞赏。鱼肉糕因此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庭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百合糕因此而得名。“头子”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始为官名。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为当时举行的“头鱼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荆州各县广为流传,权贵宴请宾客,都把鱼糕作为宴席主菜。至清朝时期,凡达官贵人和有钱者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须烹制鱼糕以宴宾客。现在,荆州的周边县市,人们宴请已形成“无糕不成席”的局面。
鱼糕晶莹洁白,软嫩鲜香,有韧性,对折不断。其原材料一般采用鲢鱼、草鱼等淡水鱼,至今荆州一带农村仍然过年过节有自己制作鱼糕的习俗,当然也有现成的成品出售,不过口感肯定赶不上自己做的。鱼糕的制作流程包括原料鱼(鲢鱼等淡水鱼)→前处理→采肉→漂洗→脱水→擂溃(斩拌)→调配→成型→蒸煮→冷却→包装→保藏。
而成品的鱼糕,到上桌也有多种做法,比如最简单的切片蒸,或者切成条状炒菜,都是极好的。
挑起一块蒸好的鱼糕,断面紧实,无大气孔,有许多微小且均匀的小气孔。入口具有鱼肉独特的鲜味,可口,余味浓郁。
而另一道荆州地区饭桌上的名菜——蟠龙卷,跟鱼糕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蟠龙卷切又名蟠龙菜,源于湖北钟祥县,见于钟祥县志,有因百多年的历史。当地有多种传说,均与明代嘉靖皇帝有关。1521年,正德皇帝朱厚照病逝,既元子嗣,又无嫡亲兄弟,便由封于承天府(钟祥)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璁继位。传说朱厚璁怕其他藩封在外的叔伯兄弟先期到达北京,抢占皇位,便装扮成解京囚犯,日夜兼程进京,饿了就吃套在颈上的一种环状食品:外为鸡蛋皮,内包鱼、肉馅,蒸熟成形,吃时方便,味道鲜美,爽口不腻。一说朱厚璁赴京前向他的老师辞行,老师与厨师商量做一道别出心裁的佳肴款待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便以鸡蛋作皮、鱼肉作馆,卷成长条,蒸熟后再切成薄片,码于盘内,使成龙形,称为吃肉不见肉的蟠龙卷切。也有人说是朱厚璁继位后回钟祥为父亲造陵时顺便看望老师,老师为他设计此菜的。后来流传开来,持久不衰。武汉的餐馆、酒楼在民间制法的基础加以改进,使之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著名鄂菜。
荆楚一带的鱼糕和蟠龙卷,令我这个南方人也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