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上,国足虽止步于8强,但其表现征服了球迷,也赢得了希望。随着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足球已成为沪上关注度、参与度提升最快的运动之一。每到双休日,申城市区各类足球场都会呈现“爆满”的盛况,男人们驱车几十公里,和老同学、儿时伙伴踢一场5人制、7人制足球,人均每小时50元上下的市场价,再也没人说这是“贵族化运动”。
正因为足球市场成熟、球场需求量大,众多民营足球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些场地不在公共体育场,不在校园操场,而是躲在大型商场边,藏在厂房仓库里,搭在楼顶上。人工草皮、专业灯光、更衣室、淋浴室、吧台、休息区,足球场不仅是挥汗如雨的运动场,更是交友聚会娱乐的时尚场所。
双休日一“场”难求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跑步、广场舞、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才是属于全民的健身运动,而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是仅限于电视或球场观看的。远离足球圈的人或许不知道,申城的铁杆球友、业余球队多得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选一个双休日,带上全套足球装备,驱车前往球场,已成为不少足球爱好者的生活常态。他们通常开了微信或QQ足球群,有人负责召集、预订场地,有人帮忙算账、收费,甚至还有人统计“战斗数据”,总结训练的收获与不足。类似的足球群,来自浦东三林的足球爱好者郁军加了十几个,每个群有300个人。他说,或许是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近年来踢球的人特别多,“不只是高中生、大学生,像他这样的工作多年,有家室的80后、70后也爱踢球,就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在踢,光是浦东三林地区就有四五十支民间足球队!”
郁军经常抱怨道:“市区的足球场少,双休日经常订不到场子。”他曾和四五个好友翻墙到学校里偷偷踢球,结果被保安赶走好几次。眼下,中小学足球场大多不对外开放,高校场地优先服务校内师生,公共球场又很有限,7人制以上的大场子更是稀缺。浦东三林的海之宝、洛克公园、世博体育公园等球场知名度较高,一些市民从静安、杨浦赶过来;听到松江有个不错的场地,球友们又驱车几十公里横跨半个上海去踢球。而人均每小时50元上下的球场费用,和汽油费、停车费的支出不相上下,再也没人说足球是“贵族化运动”了。
全民足球的快速升温,球场需求量激增,从2013年起,上海掀起一股民营足球场创办热,2014年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随意在大众点评上一搜,就是近30家民营足球场,还有更多的场地尚未统计。与此同时,无数“野球队”正向“业余球队”靠拢,他们有了固定的球员和训练时间,倾向于长包一个民营球场进行训练。作为一个民间球队的发起人,郁军的理想则是——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球场。
“空中球场”渐成主流
在地铁11号线三林站出口,有一处上海为数不多的户外民营足球场——洛克公园三林店。洛克创始人Andy介绍说,美国的洛克公园是世界街头篮球的麦加圣地,而中国的“洛克公园”创立于2006年,起初只有篮球场,经营得不温不火,近两年才新增足球场,并成功打造出“商圈时尚运动体验”的概念。
“三林的这片场地,并非规划的公共体育用地,而是地产商的‘边角料’,将空地改成球场,不但增加了商场活动空间,还能为商场带来充足的客流。”Andy表示,三林的场地可遇不可求,当洛克公园与闵行凯德龙之梦合作时,只能把运动空间设在5楼楼顶,建造了一个“屋顶球场”——同样有人工草皮、球门、照明灯,球场周围和顶部都装有护网,以确保足球不会被踢飞下楼。
上海新开出几十家民营足球场,却因为躲在大型商场里,藏在厂房仓库中,搭在楼顶上,不为大众所知。但据记者了解,光是以“天空”命名的民营足球场就有好几家,如天空球场、空中大球场、天空之城运动场、天空足球世界……屋顶球场恐怕已是沪上民营足球场的主流方向。
番茄球场的负责人季伟回想起球场选址问题时说:“我曾经考察过宝山、普陀的厂房,虽然租金便宜,也可以改造利用,但足球是一项户外运动,既然户外找不到空地,那就退而求其次,在楼顶建球场。”最后,球场选址浦东大拇指广场的楼顶,周边商业配套成熟、便捷,有充足的停车位,这才是球友们关心的。
“屋顶球场优点很多,值得推广,但如今问题是,什么样的建筑屋顶可以改造成球场,如何通过审批?另外,由于屋顶没有产证,这意味着屋顶球场实际上属于‘打擦边球’经营。”Andy无奈地说,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了解到这个情况,日后能够规范起来。(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