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开封永远有着传统意味的“新年”,新年来开封,热闹的灯会庙会、精彩的民俗展示、美味的各种小吃......每一种都吸引着前来的众人,在文化节中,赏花灯、舞狮子、猜灯谜等民俗文化鲜活的呈现在游人面前,而灌汤包、杏仁茶、炒凉粉等各种开封小吃也会让大家一饱口福,此时的开封,游人不仅可以感受传统年味儿,还可以享受演艺的唯美和舌尖上的味蕾。
而要说开封小吃,那么上河城小吃街就是品尝开封小吃最为著名的地方了,上河城小吃街拥有3000多平方米,600多个美食档口,涵盖了开封和全国特色的小吃两千多种,小吃城有三个景观休息区天井苑,每个天井上方以钢架做空间结构,用钢化玻璃将天井封闭,形成了一个大空间,所以这里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外面的天气如何,室内都会有合适的温服和舒适的环境,在小吃街还有以江南民俗建筑风格为主体建造的“杂艺院”和以北宋皇宫为背景主体设计的“戏曲院”,游客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不同喜好选择就坐,小吃街中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还可以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演出,开封人特有的祥福调、皮影戏、快板、捏面人、吹糖人、糖画、木板年画、汴绣、菊花官瓷等等,使得前来游玩的客人可以体验到具有特色的悠久的开封文化,一边进餐,一边观赏精彩的演出。
在上河城小吃街中很多小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开封灌汤小笼包、套四宝、大刀面、桶子鸡、汴梁三酥、豆腐皮等等,这些都是餐饮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
黄焖鱼的摊位上总是有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锅,油炸后又焖的酥烂的小鲫鱼入口基本都不用担心有鱼刺,而黄焖鱼的鱼汤也是让人回味无穷。
开封小笼包子名字很大,在小吃街内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繁衍,除了传统的灌汤包子还有蔬菜皮馅、韭菜鸡蛋馅、虾仁馅和蟹黄馅,小笼包凭借传统美味和良好的口碑获得了很多游客的一致好评和称赞,开封的小笼包子最早源于北宋时期,据《东京梦话录》记载,小笼包原名灌汤包,又俗称为“汤包”,在当时的北宋都城东京有很多地方售卖,尤其是72家正店之一的“王楼”出售的“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是当时著名的品牌,小笼包选料严谨,制作考究,肉只选用猪后腿肉,七分瘦三分肥,和面的过程也必须经过三软三硬的过程,捏住的包子要求18到21个褶,最终做出来的包子要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放下像菊花,提起像灯笼。
在上河城小吃街受游客喜欢的美食还有传统豫菜鲤鱼焙面,这是河南开封当地一道著名的汉族传统名菜,也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其实在清代以前,开封豫菜之中并没有“鲤鱼焙面”这一道菜,在清朝末期为慈禧太后祝寿的时候,才发明了这道菜,糖醋软溜的鲤鱼加上油炸的龙须面,鱼色泽柿红透亮,鱼肉鲜嫩个,焙面细如发丝,吃起来时分的酥脆。
在小吃街,不仅可以吃到“开封菜”,还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味。
在我国烹饪历史上,河南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据记载,我国烹饪的师祖伊尹就出生在河南,而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宴会“钓台之享”也是在河南举办的,其实在北宋时期,不仅是诗词风流,美食也不甘落后,“会寰宇之异味,悉在庖厨”的北宋时期,河南菜已发展成为色、香、味、形、皿五性俱全,具有宫庭风味之豫菜体系,以后的河南菜逐渐传播到各地。
可以说,在全国各地都有包子,我们叫得上名字的就有天津狗不理包子、扬州三丁包、苏州蟹粉包、上海南翔小笼包等,也是似乎只有开封的包子成为了这里的标志性名片。灌汤包要现做现蒸,包子热腾腾的端上来,可以先不用着急吃,好好的欣赏一下,在吃的时候,要先小心的咬一个小口,吹一吹里面的热气,然后慢慢的吸允里面的汤汁、让味蕾充分的感受它的香和鲜。
在小吃城中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有精彩的演出,不论是在这里吃饭还是喝茶,都可以在这里坐一坐,品茶饮食之余,还可以听一曲豫剧悠扬,也为劳累了一天的心找到了一处休憩的地方,在美好的夜色下,尽情的享受这一刻。
小吃街的演艺有训鸟、相声、豫剧、皮影戏、快板、变脸等等,都会为游客呈现出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