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病去医院,小病上药店”。随着大众自我诊断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药房开设的增多,不少人生了小病都选择自购药品,根据经验开展自我药疗,确实方便、简单、经济,但如果不注意某些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风险。
每家药店都有1名以上的执业药师,职司“给消费者提供咨询,根据其症状提供科学的合理用药指导”,其执照挂在店内醒目处,胸卡上也有标识,患者有不清楚的用药问题可以找他们帮助解决。例如消费者对药品的含量和剂量模糊不清,有时同一种药品,为了适合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的疾病,往往有不同的规格。如阿司匹林作为处方药的适应症为退热、止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预防心肌梗死、胆道蛔虫等,一次剂量为0.3~1克,抗风湿疗程为1个月,而作为OTC药品的适应症仅为退热止痛,用量为一次0.3~0.6克,用于解热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在心血管方面用于抗血小板用量仅为100毫克/日;还有治疗糖尿病的格华止,剂量就有0.5克和0.85克两种规格。患者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选择,可以向执业药师咨询,根据药师的推荐购买适合的药品。
有些药店的售货员,甚至所谓的“坐堂医生”热衷于向消费者推荐高价药品、保健品,或者是小病大用药,患者应警惕。普通的药店售货员不是与执业药师一样的药学专业人员,他们的推荐不一定正确。另外消费者买药时,遇到短缺的药品,售药人员有时会好心地推荐一种药品来替代。面对这种情形,许多患者治病心切,大多不较真,而毫不犹豫地听从售药者的推荐。这种做法不可取,隐患较大。没有医生推荐的药品时,患者应尽快告知医生,让后者再行选择,切不可盲目购买替代药品。抗菌药品能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而消除细菌性炎症,可是无菌性炎症,如关节炎、挫伤,则必须对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消炎痛、酮洛芬等,这些专业知识只有医生和药师才掌握。[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7-01-02 18: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