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国足出现的地方,总少不了各种“段子”——比如:中国足球队,专业输球30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再比如,国足甫一进入12强赛,就有了赛事“预测”:第一场虽败犹荣,第二场主场惜平,第三场功亏一篑,第四场生死大战,第五场理论出线,第六场遗憾出局,第七场荣誉大战,第八场左右大局,第九场下届练兵,第十场看到希望。
这当然是对国足的揶揄,也肯定有拳拳期盼。我们当然不希望上述“预测”一语成谶,但是,从国足12强赛目前的走势来看,“预测”的内容却一再得到印证——第一场虽败韩国犹荣,第二场的确惜平伊朗,第三场一球落后叙利亚国足再难组织成像样的进攻……
国足的高关注度注定令其成为球迷的话题甚至是社会的话题,这就决定了国足或时刻与批评相伴,当然也不乏赞誉之声。比如高洪波临危受命带领国足闯入12强赛,虽有运气因素,但主流的声音还是赞誉。中叙之战后,球迷“退钱”、“下课”、“感到愤怒”、“(3场过后)已经结束了”的诟病之声顿起,其实就反映了国足的话题属性。国足打得不好,球迷宣泄实属正常,有些极端情绪可以理解,毕竟有的球迷打着“飞的”来到西安,花了住宿费,还花了球票钱,甚至有人买的还是高价票,却没想到国足在福地西安的不败金身告破,个中窝火之情可以理解。只是,类似的情况其实已经很多,难道2013年1:5输给泰国那场比赛不比这场更虐心?或许,经历了多次苦痛后,对国足实力有正确了解的球迷,把心态稍微放平一些也未尝不可。
其实想想看,在国足还在40强赛挣扎的时候,你真的对国足晋级12强赛有很强的信心吗?我相信90%的球迷会持否定答案。事实也证明,国足是在最后一轮战胜了卡塔尔、且满足了若干“条件”之后才“挤”进12强赛的,而且忝列12强末座,这才是国足真正的实力。但是,随着15年后终于再次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随着12强赛战火燃起,不少人包括业界人士对国足12强赛小组出线的信心莫名地变得很足,这种盲目的乐观情绪不断蔓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球队。就在中叙之战前,针对本场以及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比赛制订了取4分的目标,这显然过于乐观。制订这样的目标显然是基于叙利亚是一支弱队的判断,如果仅仅看交手成绩和世界排名,我们的确占据优势,但是从叙利亚逼平韩国、中叙之战表现出的极其扎实的防守、犀利的进攻上不难看出,这支球队的实力并不弱。其实这一点国足主教练高洪波在赛前发布会上也提到了:或许叙利亚还认为我们是一支弱队。同时,“中亚狼”乌兹别克斯坦前两轮两战全胜,国足与其历史对战成绩不占优势,马上面临的比赛又是客场,谁说国足一定能从乌兹别克斯坦身上取分?但是取4分的目标又是怎么制订出来的呢?
除了目标不切实际,高洪波在比赛中的确存在一些疑问手,比如阵型的选择,3中卫到目前来看并不算成功,再者沿用门将顾超不知出于怎样的考虑?笔者一向不愿对教练的排兵布阵多做评价,因为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技战术体系,这里提出来的确是认为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三轮过后,国足仅积1分,与三战皆墨的卡塔尔成了难兄难弟,而伊朗、韩国均积7分,乌兹别克斯坦拿到6分,叙利亚也有4分,已渐渐将国足甩在身后,这也意味着国足此后仗仗艰险,势必需要拿出120%的努力。不过,想想40强赛国足的历程,12强赛还有7场,国足的机会并非完全破灭。高洪波说,尽快忘掉失利,准备后面的比赛。中国足协执委于洪臣说,还有7场比赛,我们要全力以赴、永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整个团队都会尽100%的努力去争取。
国足的失利令人扼腕,但是扼腕的同时更要看清国足的实力本就如此。有球迷在难受之余说,可能本身国足的实力也就那样。而实力如此反映出的更深的问题则是以往存在违反规律的种种错误之举,如豪赌国家队,杀鸡取卵、寅吃卯粮,以大打小、更改年龄,无视青少年培养等。尤其在青少年培养上,职业联赛球员身价虚高就是人才匮乏最明显的例证。而且青少年培养目前在有些俱乐部依然得不到重视,而体育教育部门在注册体系的打通上存在障碍同样也是问题之一。
对待国足,我们不要奢望,但也不要绝望。可以批评,更要鼓励和支持。生活还要继续,国足也终会有崛起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