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年轻人心律失常猝死案件越来越多发,这也间接导致了部分人对“心律失常”产生恐惧感。其实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心律失常,更多见于有病变的心脏。低估病情、缺乏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认知,使得许多本可以得到有效防治的患者死于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是常见病症,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关于防
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以明确诊断。也可通过识别高危人群,提高患者亲属和同事及全社会的救治水平,加以预防。心律失常人群中的另一个高危人群是冠心病人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经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患者。这样的高危人群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及早选择和接受有效的疗法。此外,有些患者本身是患有心肌炎的,当出现心慌、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时,就有可能导致猝死。冠心病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是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也需要引起重视。
如今,熬夜已成为现代人习惯的生活方式。连续看体育赛事、熬夜打游戏或工作等透支体力后,所以年轻人发生心律失常的现象越来越多见。虽然大部分是良性的,不必过于恐慌,但并不意味着就可放任不管。预防胜于治疗。很多疾病都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预防心律失常也不例外,平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抽烟喝酒、注意劳逸结合、勿贪饮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此外,大家对心律失常的医学常识要有所了解,比如:当突然出现胸闷、气短、眩晕、心悸等症状时就有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前奏。
关于治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很多,一旦心律失常诊断成立,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心脏电复律、安装起搏器等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大部分人治疗心律失常会首选药物,但值得提醒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需在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又可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如果对药物的用量和用法把握不准,就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有可能会使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不相同,所以在选择药物上一定要特别严谨,并讲究用药的剂量及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应提高公众对除药物之外的起搏器、ICD等植入器材疗法的认识,鼓励公众积极应用新技术治疗疾病,减少传统疗法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