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里约奥运会RS:X级女子帆板银牌后,陈佩娜全程用英文回答着记者的提问。在她看来,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有新西兰外教阿什利一份功劳。“他改变了我很多,让我更全面、更自信。”
征战里约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有来自11个国家的29名外籍教练,是上届奥运会的近3倍。这些“洋面孔”分布在田径、篮球、水球等17个项目中,其中不乏世界级名帅。而在里约奥运周期内,参与到各项目备战的外籍专家、教练更是数不胜数。
当体育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中国体育“请进来”与“走出去”也日趋常态化。而外籍教练的加盟,带来的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
技术突破收获惊喜
中国男子柔道在里约夺得了首枚奥运奖牌,韩国教练郑勋应该记上首功。两年前,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柔道部力排众议,请来这位曾带队获得两枚伦敦奥运会金牌的韩国主帅,为如今的历史性突破奠定“基石”。
“我刚来中国时,中国男柔确实存在较多不足,我们坚持了两年的高强度训练,全面打磨队员的体能和技术。”执教初期,郑勋采用大运动量基本功训练,让中国选手苦不堪言,部分业内人士对此也提出异议。但随着中国男柔在奥运积分赛接连突破,这一思路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正如举摔柔中心副主任熊凤山所说,经过韩国外教的调教,中国男柔的技战术能力和心理素质明显提高,队员们也在努力适应外教的强度和节奏,提高作战能力。这些训练理念与手段,对于中国柔道的发展无异于一笔财富。
中国花样游泳队的日本外教藤木麻佑子则带来国际化的视野。她在日本的花游氛围中成长,此后经过美国的教育,又拥有在西班牙的执教经历。将西方元素融入中国花游,是藤木麻佑子的拿手好戏,“编舞和选曲以中国文化为基础,但不是用传统的东方表达方式,这样更吸引眼球。”
打破过去的唯美路线,大胆求变创新,中国花游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藤木麻佑子甚至鼓励运动员再晒黑一些,以增加比赛中的力量感。里约奥运会,黄雪辰/孙文雁的《三更雨·愿》等表演,凸显了与众不同的“中国风”,成为挑战霸主俄罗斯队的秘密武器。
理念改变转换心态
在伦敦奥运周期,中国场地自行车的外教是法国老帅莫雷龙,到了里约奥运会,执掌帅印的换成了他的徒弟本努瓦。当宫金杰/钟天使创历史地夺得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这位乐天派的法国外教激动不已,“我们整个团队就是一个小家庭,彼此非常信任。”
2013年底上任的本努瓦,执教方式更开放,用朋友一样的方式来管理团队。他的独门绝技“心理辅导”,更锻造了中国队的“大心脏”。钟天使坦言,“以前在场上太死板,不知怎么应对突发情况,外教就像个心理学家,知道我们的情绪变化。赛前他不怎么说技战术,而是很懂如何卸掉我们的心理包袱。”
享受比赛过程、更自如地发挥,成为中国选手这两年的最大变化,使得他们在奥运赛场也能连破纪录。“本努瓦给我们的训练带来很多新理念,不只提升整个项目的训练质量,他的激情也一直感染着整个团队。”中国自行车队领队蒋国锋赞赏有加。
理念的改变,不一定要以成绩为衡量指标。作为中国女足史上第三任外教,法国人布鲁诺还没取得太大成功,但在执教的两年间,他将自己的放松和幽默植入球队,改变着中国女足的基因。正如他上任时所说,“我打造球队的秘诀就是刻苦、刻苦还是刻苦,但所有的刻苦都要在微笑的时候完成。”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足虽然止步八强,但球队依然延续着高昂斗志。任桂辛因伤没能出现在赛场,但她的球衣始终占据着替补席的一个座位。每场比赛无论胜负,全队都会在赛后围成一圈,点评总结。在“快乐足球”的氛围中,这样一支“铿锵玫瑰”,未来值得期许。
情感交融凝聚认同
未能在里约卫冕团体金牌,中国女子重剑队尽管伤心,尚能微笑着接受采访。但当记者问起即将卸任的法国恩师勒瓦瓦瑟尔时,姑娘们忍不住眼眶发红。6年的朝夕相处,“瓦爷爷”与中国弟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瓦爷爷”是国际击剑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他的点拨下,从伦敦奥运会首枚金牌到去年世锦赛的冠军,中国女子重剑步入黄金时代。除了卓越的战术眼光,老瓦用“剑道文化”帮弟子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也获得了彼此的认同。“我现在感觉自己已经很像中国人了。”老瓦说,他不会再执教中国队以外的任何队伍了。
在69岁的老瓦眼里,虽然与中国队的合同到期,但他依然牵挂中国击剑的发展与普及。“我是有一点老了,但我以后会继续和中国合作,开展教练员培训。”而中国弟子们也不会忘记“瓦爷爷”,“以后没事就会去找恩师串门”成了一份珍藏的承诺。
不想说再见的还有中国女篮。小组赛出局后,澳大利亚外教马赫主动表示,“我愿意和姑娘们再战四年。”3年多来,从这个可爱的老头身上,女篮姑娘们学到了很多。“他给球队灌输最多的就是,我们是一个团队,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在他的技战术理念中,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奥运会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外籍教练的流动与共享,不仅有助于弱势项目补齐短板、潜优势项目实现突破,而且为传统体坛格局增加了“变量”,推动着更高水平的竞争。离世界更近,中国体育的发展也拥有更多思路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