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当代社会常见话题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框架镜只能让人视物清晰,是不够能做到控制近视发展的。
近年来,角膜塑形技术开始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它采用一种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其内表面由多个弧段组成。镜片与泪液透镜交替,由此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改变角膜几何形态,在睡觉时戴在角膜前部,借助眼睑的弹性,逐步使角膜弯曲度变平、眼轴缩短,从而有效阻止近视发展。
然而在角膜塑形技术被引进国内最初的2-3年内,由于缺乏医疗管理和规范性操作,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等对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了解不够深入,验配经验和技术非常有限等问题,使得角膜塑形镜的应用“状况不断”。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对角膜塑形技术的印象停留在“不安全”上。
其实,对于角膜塑形技术这一日臻完善的技术而言,这样的刻板印象是过时并且错误的。
角膜塑形技术是国际公认的安全技术
18年前,Stan Isaacs教授首次在新加坡引入了角膜塑形镜并逐渐开展验配。现在,在新加坡,每500万人群,配备了约50名角膜塑形镜的专业视光师。日本政府在约7年前批准了角膜塑形镜的使用,当时日本角膜接触镜协会制定了角膜塑形镜的临床指南,协会建议大于20岁的成年人使用。直到如今,在日本,使用角膜塑形镜的人群一半为成人,一半是儿童。
据悉,“第十六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与“第十六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大会”已经连续几年专门开设了角膜塑形技术专题论坛。这说明,角膜塑形技术的全球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已经是国际公认的安全技术。
角膜塑形技术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第十六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与“第十六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COOC2016)上,来自日本茨城县筑波大学的Takahiro Hiraoka教授指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可有效延缓近视的进展。另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较配戴框架镜或软性角膜接触镜,可降低眼轴延长达32%-55%。
MCT技术原创设计师王教授指出:角膜塑形技术的核心是控制近视发展,帮助患者降低近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不可替代性。
国际眼科时讯载文指出,角膜塑形镜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他们不需要在白天活动的时候配戴任何镜片,从而活动不受限制,患者感觉更自由。“如果有更多的人配戴角膜塑形镜,我们会发现一个长期的改善。首先在短期内,人们会享受在白天不需要配戴隐形眼镜,长期的效果是能够阻止或减缓眼睛变得更加近视眼,视力可能会变的更好。他们将摆脱近视眼,并且减少发生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变性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中国更需要角膜塑形技术
据国际眼科时讯报道:在中国,大概有10亿人是近视眼,但大概只有100万人配戴角膜接触镜,这意味着比例不到0.1%。角膜塑形镜主要来自于眼科医院,而只有一部分医生会使用它。但如果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提供给大众,而不仅仅是医院,那就会有更多的人使用。角膜接触镜在中国的潜力是巨大的,因为有很多人发展为高度近视眼,这不仅仅是近视眼的问题,超过6.0D的近视患者患有视网膜问题、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角膜接触镜的使用意义巨大。
技术华丽升级,观念也要跟着转变
MCT技术是上海福仁眼科技术研究所与武汉伟博视光学研究所经过十七余年研究开发,并经过充分临床应用,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以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氧角膜接触镜的设计、验配、专业护理与服务,售后复查以及在线专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体系。
MCT技术验配前的检查,包括数字化地形图选择,以及角膜直径等各项眼睛生理情况都有严格的数据标准。MCT技术医师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戴前检查,镜片设计需要的参数均来自全面精确的结果。MCT技术采用数字化地形图,在角膜上采集6000至10000个角膜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数字化分析,得出适合患者角膜的高度精确的镜片参数,有了精确参数再设计镜片,从而实现镜片和患者角膜高度吻合。不仅不会导致戴镜过程中角膜细微磨损,同样也能让患者有非常舒适的戴镜体验,从而大大减小并发症发生概率。
如今,角膜塑形技术已然更新换代。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再把“重生”过后的新技术与产生过问题的传统技术混为一谈,显然是不对的。MCT技术团队全心全意致力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眼睛安全,以实际行动与患者的好口碑为角膜塑形技术“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