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世界,其实等得越久才越能获得全面的信息;可惜销量控制之下,谁也不敢这么干。两军交战,一方偶有小胜,到了媒体嘴里往往变成历史性大捷,罔顾获胜一方孤军深入,受挫一方伏击在望——其实就凭你我的智力,拿到兵力部署、后勤调动的全面信息之后,正确判断恐怕都很难得出。比如说,一战凡尔登打成绞肉机,最苦不堪言的就是时政报纸:今天通讯员好不容易带来一个大号胜利,总编兴高采烈准备刊登头版,结果报纸刚印出来,大败的消息又到了。我要是时任法国哈瓦斯社长,非得让错综复杂的形势搞得精神分裂不可。
和平年代呢?事实证明,上述效果足球也可以做到。比如最近FIFA连任斗争,老狐狸布拉特面对FBI“越界”审查成功连任;于是两天后出版的报纸(现在放在我面前)上,用超粗黑字体写着大大的标题:《反出FIFA?想想就得》。观点是啥,很明白吧?
结果96小时后,布拉特辞职了。
无需赘述这场权力游戏的过程。FBI出手又准又狠,用一贯的精细冷血掌握住了中北美高官的大量线索,人赃并获;FIFA应对老奸巨猾,一方面宣布大选照常,一方面强调组织内部自查自纠不会结束。周五布拉特连任,局面一时成了僵持状,你不能干涉我的公正调查,我也不能勒令你停业整顿。到这一步,看起来双方是个不下之局,胜负一时尚未可知。
那么,什么让79岁的布拉特在这样的平手局下,突然就顶不住了?
还得从连任过程中的蛛丝马迹看个端详。这是瑞士老爷子五次大选当中第一次面对不在FIFA核心决策圈的对手,此前,无论是约翰松、哈亚图还是哈曼,都是割据一洲的超级诸侯。这本应该意味着连任变得一马平川;然而,这也是布拉特这些次大选中第一次面对一个大洲足联用选战外的手段对其发出挑战。如果说布拉特是宫廷政治的好手,这样的形势对他来说也是前所未见的。
不过战术层面的得失无法解释如今的胜负,此事还有蹊跷。国际足联之所以这些年能变成布拉特的罗马宫廷,原因无非在于其攫取的巨大资本,换言之,背后的六大赞助商:现代起亚、Visa卡、可口可乐、索尼、阿迪达斯和阿联酋航空。无论布拉特如何操纵选情、将世界杯送出,背后一定要有这六家的鼎力支持;只要有那么两三家反对,不管是火堆还是地雷阵,FIFA也得卷起裤腿来自己趟。去年的这个时候,FIFA就卡塔尔问题接受六大赞助商中的五家质询,逼得布拉特不得不亲自出来解释卡塔尔选举中的细节,并硬着头皮确定了举办日期定在12月;更早的时候,也是赞助商的表态逼得FIFA聘请了律师迈克尔加西亚对2018、2022两届杯赛进行全面调查,客观上让第三方掌握了这个腐败帝国的内幕。而本次丑闻刚刚爆发,Visa卡迅速和FIFA完成切割,甚至不惜扬言终止合作关系,这样的带头效应相当危险。如果布拉特不及时以下台止损,Visa卡的一去不回头,很可能会让其他赞助商在赞助问题上乘机压价甚至同样选择离开。对于赞助商费用占到年收入1/3,与赞助商相关的收入占到世界杯收入80%的国际足联,那一刻将是世界末日,再厉害的主席也挽不回那样的败势。
如此看来,布拉特辞职的消息无非再度证明了一直以来的真理:时势强于权谋。布拉特这种级别的独裁者根本不怕诸侯反水,郑梦准、哈曼、哈亚图、沃纳乃至现在的普拉蒂尼都是这个老头一手扶植的地区亲信;但如果面对叛军入侵时国库空空如也,恐怕再精明强干的独裁者都只能束手就擒了——并非独裁者不是强人,只是资本话事的时代再也不允许一个皇帝凌驾于商人之上了。
因而,FIFA剧情大反转其实可能从来就不存在。布拉特不是在做最后抵抗,而是早就无奈地开始为退位之后做布局;竞选连任并辞职,能够保证他在任期内指定一个相对较为稳健、手腕灵活的继任者,避免满盘皆输。精明如他,怎能不知道一个人的成就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没有资本大势压迫,他的浑身手腕怎能施展不开?没有公司背后支持,普拉蒂尼又怎能施施然抛出退出世界杯的狠话?
这次FIFA丑闻,触及到的其实是十数年来足球世界苦心经营换来的“大赛模式”:将赞助商与世界杯挂钩,每到赛事开始,赞助商漫天撒钱换出镜,媒体重点轰炸换销量,国际足联赢钱,主办国赚吆喝。诚实地讲,这样的模式可能是国际足球体系下最能满足各方利益的共赢模式,除了主办国赛后的财政赤字与世界杯遗产外,几乎没有任何一方在赛会中是输家。然而政治力量的介入,很可能意味着这种商业模式被迫终结,因为主办组织公信力一旦在接踵而至的调查当中崩溃,很可能形成多个组织分别举办各自赛事的局面。想象一个不制作高清信号或者周边新闻锐减的世界杯,能否得到如今这样集中的关注?想象每年都会举办或者巨星拒绝参加的世界杯,能否换取媒体的热议?甚至,想象一个举办周期不固定的、时常停办的世界杯?
你真的敢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