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本是《红楼梦》中贾府里最biang的爷。他是宁国公贾演的孙子,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的继承人,特别是荣宁二府中唯一科考及第的“丙辰科进士”;但是,这位爷不但把世袭的爵位转让给了儿子贾珍,居然连进士及第的官职也辞去不干,这还得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值得深究。 为什么说不得了呢?因为把世袭的爵位转让给自己的儿子,反正也是肥水不落外人田,事情应该好办;而进士及第的官职不干,那可不是进出菜园子门,朝廷及其吏部是不可能让他随随便便的。那时候金榜题名进士都是经过皇帝殿试的,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事情,而一个王孙贵胄、进士及第居然不干了,当然非同小可。
《红楼梦》中明确地说贾敬是“丙辰科进士”(一说乙卯),清朝康乾之际确有“丙辰科进士”其事,推算起来贾敬应该属于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开考进士的丙辰科。有人认为是1736年(乾隆元年)的丙辰科,那是不合情理的。清朝遵循前朝制度,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称进士,进士多入为翰林官。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按制度,贾敬这个“丙辰科进士”至少应该去当个七品县官,他岂能如同儿戏?
当然,对于国公侯门之后,当时朝廷也是有例外“进仕”的。《红楼梦》第78回里贾政说:“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这样说来,贾敬的这个“丙辰科进士”也有可能是皇上开恩的例外“进仕”,但即便如此,贾敬更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不去当官。皇恩浩荡,岂能亵渎冒犯?
那么,贾敬是怎样才跟朝廷讲清楚了、辞去了官职的呢?他是否也写了很俏皮的辞职信呢?是否在吏部办理了辞职手续呢?这个书上都没有交代。这么大的事情曹雪芹故意不交代,那么,这位敬老爷为什么辞职,他是怎么辞职的?给读者留下的疑问可就大了。
更为严重的是,当贾敬死去的时候,皇上居然对这位国公之后既没有爵位也没有官衔的情况一无所知,大为惊讶,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也就是按正厅级待遇开个追悼会吧。这就更加说明贾敬当年的辞职根本没有讲清正当理由,也没有履行合法手续,是很不正常的。
于是有些专家学者就猜疑这位老爷一定罪恶严重,不是贪腐,就是通奸,很可能是他和秦可卿通奸了。这样解谜在《红楼梦》中其实找不到过硬的证据,也不合情理。因为如果是犯了贪腐和通奸辞职,吏部会有处理的。也有人说他一味好道,在都外玄真观修炼,不愿意承担家族责任,消极避世,只图长生不死当神仙,这倒是事实。《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的判曲有云:“箕裘颓尽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曹雪芹确实是把“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箕裘堕败”之责归罪于贾敬的。 贾敬的辞职确实很不正常,后果也很严重,但把他辞职的原因想得太诡谲也是没有根据的。比较合乎情理的解释,是因为他是以“出家”的名义辞职的(尽管他只是和道士们胡羼,然后就是烧丹炼汞),而“出家”是用不着说清理由、也用不着办理什么辞职手续的,他当时也不可能在网上发表什么要“真我生活”的辞职信。那时候当然不兴讲什么信仰自由,但官方和民间都普遍认为“出家”是世俗管不了的事情,连皇帝老子都有出家的(比如嘉靖),谁还管得了?也就只好随他去了,不予追究。
但这位敬老爷为什么要出家呢?我看也不一定是犯了什么罪恶和损了阴德,虽然书上说他注过道教的《阴鸷文》。我认为判词中“箕裘颓尽”四个字,足以说明他辞职出家的原因。
“箕裘”,典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意思是说,官家子弟要像补“箕裘”一样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这就是说,贾敬辞职出家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既不想继承祖上的功业了,也不想为朝廷效力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对家国的信仰和信念都“颓尽”了。这当然后果很严重。但他也不是在青少年时就这么想,估计当初他还是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然,这公子哥儿怎么会不吃世袭老本而要读书科考呢?他是在进士及第之后才“箕裘颓尽”的。至于为什么,我们也不好妄加推测。(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