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剧和经典足球比赛——从香港电视剧“缺宅男女”说起
1991年采访广州女足世界杯有个有趣的事,很多广州人不认识因解说中国女排、世界杯而家喻户晓的宋世雄老师——广州人很少看央视,他们平时都看香港台,尤其每晚的连续剧,乃很多人晚饭后之雷打不动。
直到多年后看郑少秋主演的“大时代”,温兆伦主演的“我本善良”……几部动人心魄的经典,才理解了当年宋世雄“被冷落”的原因。一部经典电视剧,就像一场经典足球比赛一样,会让人屏息以待、心跳加速,会给人以鼓舞,甚至净化人的心灵。
但经典也有“负面影响”。经典非天天有、月月有,甚至几年都不出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你看过经典,就会对粗制滥造的“垃圾”不屑一顾,没经典你心无所属。
也许是越来越快的节奏和程式化扼杀了经典?或是我已到“度年如日”时?我已很多年“花费不起”几个小时去看电视剧了,什么“我们结婚吧”、“我爱男闺蜜”、“甄嬛传”、“青年医生”、“来自星星的你“……很多皆各省市台轮着播,我几乎一眼没看过,连曾看到凌晨、如痴如醉的欧洲“五大联赛”也只剩下欧冠淘汰赛了。
如今我看电视已“挑剔”到除有中国男队(加中国女排)参加的三大球国际比赛(和工作有关)、幽默小品(放松)和孟非的“非诚勿扰”等几个固定节目外,剩下的就是换台。有时换一圈几十个台,才能有一两个台停下来瞄几眼,然后继续换——选择,也是一个多元化时代的标志?
两天前一次换台中,“路过”多年未“停过”的东方台,看到港剧“缺宅男女”——主角苗侨伟、吴卓羲多年前一个警察剧中印象挺深,没想到看了两眼就被吸引住了……
一个“房奴”的故事。一家三代11口挤在一套4居室里,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着寸土寸金的房价……这对住在内地北、上、广、深的人太有同感了。我从第6集(重播)半路开始看,但随着谢天华、吴卓羲和钟嘉欣把剧中人物的感情纠葛刻画如此细致、曲折,处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和逻辑之中,我像看中国队踢亚洲杯般专注的一口气看了4集,期间经常被感动到落泪,看完已近早晨6点。第二天我再搜回看,中午、晚上,一直把前27集全看了、追上了今晚“直播”的进度。我还能如此“玩命”看电视剧?
一个有关房子的剧能排成这样?这还是个爱情戏,在很多人眼里纸醉金迷的香港,还有那么质朴的爱情?一个有妇之夫亿万富翁“插足”一对底层青年人的爱情,但这个“第三者”身上充满了人性、本性,他的理由和底线让你善恶难辨。若非好即坏,一看便知善恶,那只能是“垃圾”。这段爱情戏是本剧的精髓,某些关头它甚至会让人相信、或不相信爱情,我无法预料其结局,我没时间去“提前”看最后三集了,但我相信结尾是正能量的。
剧中三代人的关系,母亲和大哥的善良和忍辱负重,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中国人的伦理和传统。曾有人感叹中国传统的流失,但传统不仅存于古建筑和古籍中,也存于无形的DNA和现代电视剧中。我曾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聚集地看过香港电视剧,它也是全世界华人强大的纽带。
看“缺宅男女”之前,刚看过国足亚洲杯上小组赛三场全胜,多少人多少年没有热血沸腾、赢得痛快的感觉了?2004年亚洲杯算一次吗?再往前就只有2001年米卢率队打的“十强赛”了,这两种感觉很像。感觉都像那一刻周围的世界都安静下来,甚至都不存在了。组成一个强大群体、社会最重要的是什么?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什么是最重要的幸福指数?房子,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别忘了,两样都少不了经典电视剧和经典足球比赛。
1969年,一场世界杯预选赛曾引发中北美两个国家间一场战争;1987年,电视剧“大时代”曾引发香港股市下跌,两个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间究竟有何相似和联系?——他们是追求达到顶峰、追求经典路上的双胞胎。
“缺宅男女”也许还称不上经典,但以香港演员那个条件,谢天华有点鼻子朝天、钟嘉欣好不容易长个挺高的个子,却是个罗圈腿,但他们都把人物演绎、刻画的非常好。比之很多漂亮、相貌堂堂,却一肚子草包的内地男女演员,香港演员的境界和演技,都远远高出一筹。尤其是编剧、剧本,几乎处处都是悬念,有非常好的大构架与小细节,有非常好的想象力。是真正的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内地也“缺宅”,但哪有写尽生活酸甜苦辣和精彩的“房戏”?还有内地那么多年、那么多拐卖儿童的悲惨故事,最后却是香港导演陈可辛拍出了《亲爱的》,《知音》、央视“法律讲堂”每月、每天讲那么多离奇到了姥姥家的故事,最后都讲到导演的腿肚子里,还是被谁扼杀了?中国足球运动员也有比日韩球员更好的条件,但境界和水平却等而下之,差了好几条街。
非足记写影评,而是中国足球和中国电视剧差不多一个德行,在追求经典的路上,皆差之太远、需奋马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