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186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186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0-09-02)
—
在我国,一向把佛,道,儒并称三教,在国内宗教中占统治地位,以佛教最为昌盛,信徒众多,香火最是兴旺.佛教是舶来品,发源于印度,东汉初时在我国的洛阳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以后随着历代帝王们的推崇,佛教渐渐的在中国所有的宗教门派中获得了首位.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只是在气势上现在已比佛教略逊一筹了.至于儒家如何会被列为宗教之一,我是直到现在还没搞明白.但既然都这么认为,就也只能勉强把儒教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的宗教形式吧. 三国是一部描写关于政治军事方面的中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不过在里面也透露了一些有关社会文化方面的信息,比如当时的宗教情况.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东汉时期,在宗教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我国的本土文化道教和儒教.佛教不是没有,但篇幅少得极其可怜,仅在第二十七回中出现过一次,关公千里走单骑,途经汜水关,守将卞喜在关前镇国寺迎接他.欲乘其不备,将羽暗害.幸得寺僧普净与云长同乡,偷偷向关羽暗示有危险,美髯公这才恍然大悟,提前做好准备,反杀卞喜,闯关而去.这段故事情节不长,但作者描写得相当绘声绘色,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在三国中与佛教有关联的地方也仅此一处.虽说佛教在东汉初期就由国家正式引进国内,但从书中也可看出,时隔百年,佛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相当的冷落.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宗教派别,所以在佛教尚未取得大众普遍信任的三国时期,是相当受广大民众的欢迎.书中一开始就提到东汉末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黄巾起义,就是以道教的形式发展壮大起来的.其首领张角最初自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改称"大贤良师".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一面治病,一面广收徒众.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的名字.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张角与二弟商议:"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乃私造黄旗,约期举事.弟子唐周赴省中告变,事乃泄.角留在京师作内应的党徒马元义被擒杀.角闻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弟宝称"地公将军",弟梁称"人公将军".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声势浩大,官军望风披靡.其影响力之大,令人咋舌.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宗教名义发生的民间大起义吧.东汉朝廷不得不下榜招募英雄豪杰前来勤王.曹操,刘备,孙权之父孙坚都趁此崛起,借剿灭黄巾贼而发迹,从此在政治舞台上开始崭露其头角的. 三国中的道教人物还不止张角兄弟.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披着的鹤氅,就是道教专用的服饰.在七星坛借东风时,孔明更是身披道衣,赤足散发,十足的道士打扮.所做的各种举动,也无一不是道教的规矩.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书中的道教人物还有不少,如第29回中,被小霸王孙策所杀的于吉,自称琅琊宫道士;第68回,魔术大师左慈,向曹操作自我介绍时,开头就说:"贫道于西川嘉陵峨嵋山中,学道三十年....."自己也承认只是个道士;汉中小军阀张鲁,其祖先张陵在西川鹄山中造作道书以惑人,人皆敬之.陵死后,子衡继之.百姓但有学道者,助米五斗,世号"米贼".衡死后,鲁继之.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皆号"鬼卒",雄据汉中三十余年,国家以地远不能征伐,就命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曹操征讨汉中时,投降了.操优礼相待,封为镇南将军,结局还算不错.由此看来,道教至少在东汉和三国时代还是非常兴旺发达的,并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极大. 儒教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自从西汉武帝采纳儒士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长达千余年的时间,儒文化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上层建筑中,一直占据着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两汉时期虽是儒教的开始阶段,但也已是相当成熟了,故有"汉经学"一说.刘备就曾当过东汉末年大官僚大儒士卢植的学生.在文化上,以曹氏父子为代表并倡导的建安文学,就是那个时期儒文化的巅峰之作,而曹操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领军人物.三国的儒教,在政治上还是比较开明的,基本上延续春秋以来的君可择臣,臣亦可择君那一套,没有像明清时期非得强调从一而终.许多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改投过主人,另换过门庭.君臣之间的选择,不仅要看是否能施展其抱负,更看重的是相互之间脾气秉性的投合融洽.当然这和当时领导者的主观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曹操提倡"唯才是举",刘备是"三顾茅庐,求贤若渴",孙权则是"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使用人才.故在三国,我们看到是一片人才济济,人才辈出的景象.从魏蜀吴三国,各自拥有一批优秀儒家文化的佼佼者,可见儒教在当时显赫的地位.三国是个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儒教依然在三国时期的官场中唱主角的位置. 总的说来,三国时的三教,论影响力还是首推儒教,它至始至终占据着那个时期上层官僚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非常牢固.次是道教,它深深地广泛地扎根于民间,并逐渐影响到上层阶级.而佛教还远未能形成气候,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有影响力.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11 21:25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