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仰天发出为理想而坚持的呼声。屈原的一生坎坷多艰,怀揣“美政”理想,却遭谗被疏、放逐异乡,最后怀着忧愤之情魂归汨罗。
端午节,因屈原而起,在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的日子里,让我们沿着屈原的人生轨迹,在他曾经蹚过的河、求索的路上,追寻他的足迹,追思他的伟大品格和光辉理想。
出生地·秭归
屈原八景留诗魂
端午时节,秭归乐平里山色空蒙,宁静安详,这里是屈原的诞生地。这个仅有200户村民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民风淳朴。乡亲们的房子在斜坡上上下错开,左右挪动,就像韵味十足的长短句。屈平河把乐平里的一片沃土自然分开,像把词一首分成两阕。
乐平里至今仍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八景”:读书洞、照面井、玉米田、擂鼓台、滴帘珍珠、伏虎降钟、响鼓岩、回龙锁水。伏虎降钟是一座长满花草和橘树的小山丘,也叫做“钟堡”。其上,就是飞檐高翘、雄峻壮美的屈原庙。史载该庙初建于明朝,后数度重建,现庙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
村里民间文化氛围浓郁,男女老幼出口珠玑,令人称奇。当地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吟诵“楚辞”古体诗的习惯,明清就自发成立了全国唯一以咏“骚体诗”为主,以纪念屈原、宣传屈原为目的的全国唯一的农民诗坛——骚坛诗社,并一直延续至今,存有纪念屈原的诗作一万多首。
自1990年起,80多岁的徐正端就义务看守屈原庙,迄今已20多年,焚香、除尘、打扫庙宇、吟诵屈原著作、写诗、整理骚坛社员诗稿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秭归纪念屈原遗迹甚多,州府、县城代代都建有屈原祠,全县有屈原铜像、塑像近10座。民间流传屈原传说48个。全县以屈原命名的地名18处,与屈原作品相关命名的诗社14家。
目前新迁建的屈原祠背靠凤凰山,面朝三峡大坝,南接新县城,北邻新滩古民居群。屈原祠占地14000平方米,包括山门、屈原青铜像、东西碑廊、陈列馆、屈子衣冠冢。郭沫若先生手书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屈原祠”,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祠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立姿形态的屈原青铜塑像,像高3.92米,袍袖周长5米,总重3吨。屈原头微低,眉宇紧锁,体稍前倾,迈动右脚,提起左脚,两袖生风,犹在自吟,令人心生崇敬之情。
家乡人对屈原的感情是化不开的浓厚。秭归人包粽子时,糯米中间要放一颗红枣,先包出棱角,再缠上细细的五色丝线。棱角分明的外形象征着屈原刚直不阿的性格;雪白的糯米,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红枣则寓意屈原对故国的赤诚之心。
链接
秭归人一年要过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一月之内三次端午,让整个五月飘满粽子和艾叶的清香。
今年5月29日至6月2日,当地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活动期间,有传统龙舟赛、全国端午习俗展、端午诗会,在屈原祠广场上还有展演包粽子、喝雄黄酒、艾叶水洗浴、龙舟建造、秭归皮影戏等端午习俗的活动。
放逐地·溆浦
古道幽峡唱离骚
溆浦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北部、沅水中游、雪峰山北麓。23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溯沅水而上,求索于溆浦并生活数年。在这里,到处可以找到屈原的足迹。
犁头嘴,位于江口镇溆水入沅江汇合处,是一座长约一公里、状似“犁头”的半岛。古时为沅水中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驿站和码头,也是进入溆浦的唯一水路通道。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这是屈原在《九章·涉江》一诗中所记述的沿沅水自常德、辰溪到达溆浦犁头嘴、进入溆水时的所见所闻。相传,屈原自楚郢都来到溆浦,过长江,跨洞庭,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大湖大江,所见到的两河汇合处都非常浩渺宽阔,当他走到这里时,见到溆水和沅水的汇合处窄得如同一条小溪时,便产生了疑虑,“这是进入溆浦的通道吗?”因此,他在这里徘徊犹豫,发出了“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的感慨,来表达他初入溆浦时的心情。故后人称此地为“屈原入溆处”。每逢端午节,人们都要到这里祭祀屈原。尤其是江口这一带的端午龙舟竞渡,可以说是最隆重、最激烈、最原始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两千多年来,这里的龙舟竞渡,仍保持着古老、隆重、激烈的风俗。
屈子峡,因屈原而得名,位于小江乡与思蒙乡境内,为溆水下游最长的峡谷,也是屈原入溆浦的必经之道。相传,屈原正值秋末冬初之际来到这里,但见峡谷两岸高山蔽日,古树成荫,猿猴成群,细雪和云雾忽来忽去,纤夫们的号子深沉而悠远……屈原被峡谷中的山色风光和气候所吸引,在《涉江》中写道:“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岁月如梭,如今虽因银珍电站建设,水位被抬高许多,但岸边的吊脚楼、纤道古韵犹存。船行其中,仍能感受到两千多年前屈原的吟唱。
三闾滩,位于今思蒙乡三闾滩村,原为溆水下游一险滩。相传,屈原乘坐的小船在此受阻,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寒风中赤条条的纤夫们,拉着沉重的纤绳,埋着头,弓着腰,“嗨哟!嗨哟!”一步一步地往前移,汗流如注。屈原见状,不顾寒冷,立即脱下靴子,帮着船工推船。经过大家的一番拼搏,船终于平安地过了这条险滩。这位来自朝廷的三闾大夫的行动感动了所有船工,为了纪念他,人们便把这条原无定名的滩起名“三闾滩”,滩边美丽的小渔村则被称为“三闾滩村”,并沿用至今。
链接
近年来,为传承屈原文化,溆浦境内修建有屈原庙、涉江楼、橘颂阁、怀屈楼、屈原文化广场,复修了溆浦古八景之一的“溆水屈儃”等建筑,还有用屈原命名的“屈原学校”“屈原大道”“涉江巷”以及企业商标命名的“涉江酒楼”“屈原宾馆”“屈原茶座”等等,屈原文化深入民心。
今年,溆浦在端午期间举办传统赛龙舟活动,同时启动“水边听故事 屈原唱离骚”印象溆浦摄影大赛。
投江地·汨罗
十二疑冢传思念
屈原被放逐后,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因此,在湖南汨罗,留下了许多关于屈原的悲壮故事和对屈原绵绵的思念。
先说屈子祠。屈原殉难之后,汨罗江沿岸的人民就建起了纪念屈原的庙宇。唐代建三闾大夫屈原祠;五代时封屈原为昭灵侯,元代加封为忠洁清烈公,庙以封名称之。明清时代,屈原祠屡毁屡建。乾隆二十一年修葺后,人们将屈原祠从汨罗江边迁移到玉笥山上,即现在的屈子祠。
距离县城20余里,玉笥山上,一栋庙宇式的建筑,正门上书“屈子祠”三个大字。整个建筑占地1334平方米,有三进三厅堂,十四耳房,大小天井七个,花坛四处,厅、堂、廊、池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大门门额上饰有17幅反映屈原生平的浮雕。祭祀厅中放着“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左吊巨钟,右置大鼓。后厅矗立着一尊屈原塑像,手抚佩剑翘首昂视。
再说屈原墓。屈原墓,有疑冢十二座,分布于范家园与屈子祠镇两平方公里的汨罗山上。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尸体打捞上来时有一边脸颊被鱼虾吃了,女嬃用平日在汨罗江中淘洗积攒的沙金为屈原配上了半边金脸,葬于汨罗山上。顷襄王和公子子兰扬言掘墓鞭尸夺金脸。女嬃的义举感动了天帝,天帝挥动山杖一夜之间帮她筑起了11座疑冢。但历史上,有人认为是为了防止秦兵进攻后掘墓鞭尸,罗子国贵族带领人民群众筑墓以假乱真。
屈原墓十二疑冢于2001年与屈子祠一道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上湖湘楚墓的典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登上墓顶,方圆数十里风貌尽收眼底。
链接
端午节来到汨罗,不能不看的是龙舟大赛。每年的国际龙舟节,都有国内外20多支龙舟队参赛,近30万观众齐聚汨罗,观看节会盛况。今年端午节当日,在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有祭龙仪式。
小贴士
屈原的人生轨迹
屈原年轻时就参与朝政,以其忠诚与才干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当时的楚国正处在由强盛转为衰落的时期。屈原的理想是对内革新政治,修明法度,对外抵御侵略,振兴祖国。由于他的主张触犯了贵族特权阶层的利益而受到政敌的攻击,楚怀王也疏远了他,他不得不离开郢都,前往汉北。楚顷襄王即位后,他更遭驱逐。他沿长江顺流东下,途经夏浦,到达陵阳,在那里居住了一段时期。后来又取道鄂渚到洞庭湖,途经辰阳,抵达溆浦。大约在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痛感国事无望,自投汨罗江而死。为了纪念屈原,民间渐渐有了包粽子、划龙舟、悬艾叶、系香袋等端午习俗。